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滇南本草

滇南本草

  • 滇南本草

    《滇南本草》序一《滇南本草》抄本跋《滇南本草》抄本后序重刊《滇南本草》序《滇南本草》序二第一卷石莲花木贼贯众七星草石苇白果松节、松笔头、松香、地盘松球侧柏叶玉兰花野棉花云连白芍、赤芍牡丹皮鸡头实荷叶藕

  • 滇南本草

    3卷。明·兰茂撰。约撰于十五世纪中期。系论述云南地方草药的专著。原书初刊本已佚,现存有清代务本堂刊本及《云南丛书》本二种,对于所述药物及内容均有不少改动。其中《云南丛书》本共收药物279种,大致属于我

猜你喜欢

  • 大脉

    脉象之一。脉来大而满指,波动幅度倍于平常。若大而有力为邪热实证;大而无力为虚损,气不内守之证。《素问·脉要精微论》:“大则病进。”《素问·三部九候论》:“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

  • 乳蒸

    病名。见《郑氏女科家传秘方》。指乳房胀痛发热者。即蒸乳。详该条。

  • 口津

    涎的别名。俗称口水。参涎条。

  • 中脘

    经穴名。代号RN12。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中管。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任脉,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动

  • 目晕

    病证名。其义有二:①指沿黑睛与白睛交界处出现的灰白色环状混浊。《诸病源候论》卷廿八:“肝藏血,血气不足,则肝虚,致受风邪,风邪搏于精气,故精气聚生于白睛之上,绕于黑睛之际,精彩昏浊,黑白不明审,谓之目

  • 倪涵初治痢第二方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又名加减第二方。黄连(酒炒六分,生用四分)、黄芩(酒炒六分,生用四分)、白芍药(酒炒六分,生用四分)、山楂各一钱,桃仁六分,当归、甘草(炙三分,生用二分)各五

  • 喉道

    解剖部位名。见《外科正宗》卷二:“喉痛……其患虽肿而咽门半塞半开;其病虽凶而喉道又宽又肿,此皆标准,虽重无妨……。”即咽喉。详该条。

  • 伤寒补亡论

    书名。20卷(其中卷16明代即亡佚,实存19卷)。宋·郭雍撰于1181年。作者鉴于当时所见《伤寒论》已有残缺,遂取《千金方》、《类证活人书》以及庞安时、常器之等诸家学说,参合个人见解作为补充,故题名“

  • 倪纯宇

    【介绍】:见倪朱谟条。

  • 广惠司

    元代医疗机构名称。《元史·仁宗本纪》载:“广惠司,秩正三品,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广惠司是一种阿拉伯式医院。1253~1259年,蒙古族军队占领“波斯”一带后,在城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