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七种组成不同的方剂。即大方、小方、急方、缓方、奇方、偶方、复方。详各条。方剂组成的分类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治有缓急,方有大小。”“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奇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蒲黄饮,见该条。
【介绍】:见武之望条。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水肿章》。即风肿。详该条。
证名。指热病过程中发于肌表的斑和疹两种证候。见《伤寒九十论·发斑证》。点大成片,斑斑如锦纹,抚之不碍手的称为斑,形如粟米,高出于皮肤之上,抚之碍手的叫做疹。斑疹的形色,总以松浮,稀疏,红活为邪浅病轻;
用滋润药以治疗燥证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润之。”燥证分内燥、外燥二种。外燥是外感燥气致病,内燥是内脏津液亏损之证。润燥分为轻宣润燥、甘寒滋润、清肠润燥、养阴润燥等。详各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脑疽。见该条。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何世仁条。
①见《药物出产辨》。为石斛之别名。②出《吴普本草》。为荩草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