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火

猜你喜欢

  • 片子姜黄

    见《本草纲目》。为姜黄之药材名,详该条。

  • 柔脾汤

    《校注妇人良方》卷七方。炙甘草、炒白芍药,黄芪各半两,熟地黄一两五钱。为末,每服五钱,水、酒各半煎服。治虚热吐血,衄血汗出。

  • 胡韭子

    出《徐表南州记》。为补骨脂之别名,详该条。

  • 吴遵程

    【介绍】:见吴仪洛条。

  • 咽喉红肿

    病证名。为咽喉疾患之常见症状。多因肺胃火炽,薰灼咽喉,或血分伏火上攻所致。症见喉关或内或外,红肿疼痛,或有口臭、口干苦、便秘溲黄等。治宜清解热毒,凉血消肿。方用清咽润燥汤、银翘散或犀角地黄汤等加减。若

  • 心中懊憹

    证名。简称懊憹。又名心中懊恼。指心胸烦热,闷乱不宁之状。多由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或因湿热内蕴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

  • 思噎

    五噎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多见于思虑过多者。《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思噎者,心悸动,喜忘,目视,此皆忧恚嗔怒,寒气上入胸膈所致也。”参见五噎、噎条。

  • 牛虱子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苍耳子之别名,详该条。

  • 正一丹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即来复丹,见该条。

  • 水瓮菜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过塘蛇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