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温疫论类编

温疫论类编

书名。5卷。清·刘奎评释。刊于1787年。刘氏于温疫专著中推崇吴有性温疫论》,“但嫌其序次乱杂,前后倒置,不便观览。且行文详略未能合宜,字句多所疵颣”(见自序)。遂命其子刘秉锦将《温疫论》予以分类,析为诸论、统治、杂症、撮要、正误共5卷。刘奎结合个人学术经验详予评释,并对吴氏原著有所增删和发明。后人将此编入《说疫全书》中。

猜你喜欢

  • 手少阴心经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HT。《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

  • 真意

    气功术语。指在练功过程,心中无物,杂念不起,能够高度集中在练功的意念。《丹道九篇》:“真意即虚无之正觉。”

  • 鼻痛

    指鼻腔疼痛。多因风邪郁热、痰火上阻清窍所致。《诸病源候论·鼻痛候》:“肺气通于鼻,风邪随气入于鼻内,搏于血气,邪正相击,气道不宣,故鼻痛。”症见鼻塞隐痛,口舌干燥等,治宜宣肺通窍,用藿香正气散、祛风通

  • 三阳病

    病名。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的总称。《医述·阳经分经腑》:“三阳病在经者,可汗而已。”“三阳病入腑者,可下而已。”参见六经病条。

  • 内伤胁痛

    病证名。指胁痛由内伤引起者。见《景岳全书·胁痛》。《症因脉治·胁痛论》:“内伤胁痛之因,或痰饮悬饮,凝结两胁;或死血停滞胁肋;或恼怒郁结,肝火攻冲;或肾水不足,龙雷之火上冲;或肾阳不足,虚阳上浮,皆成

  • 狼毒中毒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狼毒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头晕,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致休克,死亡。冲捣药物可产生接触性皮炎。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狼毒毒的药物,如兰汁、盐汁、白敛、杏仁、

  • 白微滑苔舌

    舌苔薄白而微滑的舌象。舌质淡红,为外感风寒表证,宜辛温发汗解表治之(见《伤寒舌鉴》)。

  • 肩峰

    即肩头。见该条。

  • 痘疹全集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 王清任

    【生卒】:1768~1831【介绍】:清代著名医家。字勋臣。河北玉田人。在北京居住数十年,曾到过滦州、奉天等地。十分强调医生了解人体脏腑的重要性,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