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为十二地支。简称十二支。古代用以记时记月,参十二时条。运气学说以十二支分主风、热(暑)、湿、火、燥、寒六气。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石荞苧之别名,详该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商品之一种,详人参条。
《慎柔五书》卷四方。乌鸡卵(去黄)五枚,吴茱萸三升,黄蜡三两,干漆四两,粳米粉半升。同入锅内,火炼至稠为丸,小豆大,每服一百二十丸,隔宿不食,清晨米饮送下。治肝劳热,令人畏恐不安,眼中赤壅者。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婴儿初生断脐,必须严密谨慎,如果处理不当,可以引起病毒走窜,酿成各种不同病证。如内侵脏腑,可以发生脐风;外袭肌肤,则可产生脐湿、脐疮、脐出血等病证。
【生卒】:约七世纪中叶【介绍】:唐代医家,一作大天和尚。和其他医家将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的医书共同编译为藏文《医学大全》,广为流传,是为藏医学史上最古的医学文献,已佚。该书对藏医学的发展起到显著的作用。
病名。出《千金要方》卷四。指经血漏下挟有白色液体,淋沥不断者为白漏。多因脾肺气虚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劳伤血气,冲任之脉皆起于胞内,为经脉之海,手太阳、少阴二经,主下为月水,伤损经血,冲任之
针法刺激强度的分类。指介于强、弱刺激之间的针灸刺激量而言。
①见《广东中草药》。为古山龙之别名。②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黄藤之别名。各详该条。
古刺法名。五刺之一。《灵枢·官针》:“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黄帝内经太素》作开刺),一曰岂刺。”指在患处两端尽筋上,即关节的肌腱附着部直刺而避免出血的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