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深山不出头

深山不出头

《全国中草药汇编》:深山不出头

药材名称深山不出头

别名独脚莲、石上莲

来源蛇菰深山不出头Balanophora valida Diels,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广东。

性味微酸、甘,凉。

功能主治解毒,散瘀,消肿。

胃痛:1两,水煎服。

骨髓炎:加米酒各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一次。

跌打损伤,疮疡肿毒: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或酒浸过药面外擦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深山不出头

药材名称深山不出头

拼音Shēn Shān Bù Chū Tóu

别名葛菌、葛藤菌、地重楼石上莲、独脚莲、山狗球、天麻公子、仇人不见面

来源药材基源:为蛇菰科植物红烛蛇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lanophora mutinoides Hayata[B.kawakamii Val.;B.validaDiels;B.harlandii auct.non Hook.f.]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除去泥沙、杂质,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草本,高约10cm。根茎红褐色或淡紫红色,不整齐的卵圆形,多少分枝,表面部分平滑并大部有小凸体,顶端裂鞘呈钟状杯形,基部易与根茎本体脱离;裂鞘分裂至中部,裂片4,粗齿状,表面密被颗粒状小疣瘤和稀疏而明显的红黄色星芒状皮孔;花茎红色,长达10cm,自基部至中部以上为鳞状苞片所遮盖;鳞状苞片红黄色,舟状,长约4cm,宽约1.5cm,旋生。花雌雄异株(序);花序均呈圆锥状球形,长1.5-2cm,宽约1.5cm;雄花3数,苍褐色,花被3裂,聚药雄蕊有横裂的花药3枚;雌花淡红紫色,子房纺锤状,密集淡红紫色,着生于附属体基部,花柱丝状,附属体棍棒状,长达1mm,先端截平或中央稍凹陷。花期3-5月,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2000m的密林中阴湿地段或山谷间。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辛;微酸;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凉血;散瘀消肿。主胃痛;咯血;跌打损伤;疮疡肿毒;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炖肉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浸酒、醋外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水麦冬

    药材名称水麦冬来源水麦冬科(芝菜科)水麦冬Triglochin pulustre L.,以果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功能主治消炎,止泻。藏医常用治眼痛,腹泻。用法用量研末与其它药配用。摘

  • 厚壳树

    药材名称厚壳树别名大红茶、大岗茶、松杨、苦丁茶[广西南宁]来源紫草科厚壳树Ehretia thyrsiflora (Sieb. et Zucc.) Nakai[E. acuminata R. Brow

  • 毛蒌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蒌药材名称毛蒌别名石南藤、石蒌、爬岩香、小毛蒟、绒毛胡椒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毛蒟Piper puberulum (Benth.) Maxim.,以全株入药。秋季采收,晒干。性味辛

  • 华南胡椒

    药材名称华南胡椒拼音Huá Nán Hú Jiāo别名山蒟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华南胡椒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austrosinense Tseng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

  • 大将军

    药材名称大将军别名红雪柳、蒙自苣来源桔梗科大将军Lobelia clavata E. Wimm.,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辛,凉。有毒。功能主治消炎,止痛,解毒,祛风,杀虫。主治风湿关节炎,跌

  • 台湾海棠

    药材名称台湾海棠来源蔷薇科台湾海棠Malus taiwaniana Kaw. et Koidz.,以果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西。性味甘、酸、涩,微温。功能主治理气健脾,消食导滞。治食积停滞,胸腹胀满疼

  • 豆包菌

    药材名称豆包菌拼音Dòu Bāo Jūn别名酸酱菌、马屁包、色豆马勃、牛眼睛、豆苞菇、豆包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硬马勃科真菌彩色豆马勃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solit

  • 大鱼鳅串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鱼鳅串药材名称大鱼鳅串拼音Dà Yú Qiū Chuàn别名白鱼鳅串、调羹草来源为菊科秋分草属植物秋分草Rhynchospermun; verticillatum Reinw.,

  • 金钱白花蛇

    《中国药典》:金钱白花蛇药材名称金钱白花蛇拼音Jīn Qián Bái Huā Shé英文名BUNGARUS PARVUS来源本品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

  • 大金发藓

    药材名称大金发藓拼音Dà Jīn Fā Xiǎn别名独根草(《中国药植志》),小松柏、岩上小草、眼丹药、一口血(《贵州草药》),矮松树、万年杉(《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