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海桐皮汤

海桐皮汤

医宗金鉴》卷八十八:海桐皮汤

药方名称海桐皮汤

处方桐皮铁线透骨草明净乳香没药各6克当归4.5克(酒洗)川椒9克川芎3克红花3克威灵仙白芷甘草防风各2.4克

制法共为粗末,装白布袋内,扎口。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筋翻骨错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煎汤,熏洗患处。

摘录医宗金鉴》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五○:海桐皮汤

药方名称海桐皮汤

处方桐皮(锉)3分,桂(去粗皮)3分,木香3分,天麻3分,人参3分,羌活(去芦头)3分,独活(去芦头)3分,牛膝(酒浸,切,焙)3分,金毛狗脊(煨,去毛)3分,石斛(去根)3分,黄耆(锉)3分,防风(去叉)3分,鳖甲(去裙襕,醋浸,炙)3分,萆薢3分,麻黄(去根节)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攻注,四肢无力劳倦,头目昏眩,背项拘急,骨节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用水1盏,加生姜2片,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如伤风冷,头疼壮热,加葱白煎,并2服,出汗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伤科补要》卷四:海桐皮汤

药方名称海桐皮汤

处方桐皮独活赤芍药、秦艽五加皮、川断、当归尾、肉桂牡丹皮、生地、川牛膝防风、广陈皮姜黄

功能主治足伤。

用法用量用童便、酒煎,空腹胀。

摘录伤科补要》卷四

《金鉴》卷八十八:海桐皮汤

药方名称海桐皮汤

处方桐皮2钱,铁线透骨草2钱,明净乳香2钱,没药2钱,当归(酒洗)1钱5分,川椒3钱,川芎1钱,红花1钱,威灵仙8分,白芷8分,甘草8分,防风8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一切跌打损伤,筋翻骨错,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装白布袋内,扎口煎汤,熏洗患处。

摘录《金鉴》卷八十八

猜你喜欢

  • 补中固元汤

    药方名称补中固元汤处方人参1钱,黄耆1钱,白术1钱,甘草1钱,生地2钱,当归8分,陈皮8分。功能主治注夏。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煎8分,临卧服。摘录《玉案》卷二

  • 宁嗽丸

    药方名称宁嗽丸处方南沙参桑叶杏仁茯苓川贝 姜夏前胡薄荷各60克 苏子45克橘红30克 米仁90克 炙草15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消痰止咳。治风热咳嗽,痰多色黄,口干咽燥者。用法用量用川石斛

  • 葱薤汤

    药方名称葱薤汤处方葱白1握,薤白1握,荆芥穗1握,竹茹1握,豉(去皮)半升,生姜1分,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49粒。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功能主治阴毒伤寒。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酒2盏,煎10

  • 伏暑汤

    药方名称伏暑汤处方人参、白术、赤茯苓、香薷、泽泻、猪苓、莲肉(去心)、麦门冬(去心)各等分。功能主治心经伏署,小便赤浊。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煎服。摘录《医统》卷七十二引《集成》

  • 丁沉透膈丸

    药方名称丁沉透膈丸处方公丁2两,广木香2两,沉香2两,白术8两,香附4两,砂仁4两,党参4两,草蔻2两,麦芽2两,陈皮3两,豆蔻2两,厚朴5两,藿香3两,青皮2两,法夏4两,甘草2两,神曲4两,草果2

  • 草灰散

    药方名称草灰散处方荔枝壳(微燎存性)、草纸(烧灰存性)、多年陈茅草(晒干)。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痘溃烂。用法用量掺于烂处,即收水结痂。摘录《梅氏验方新编》卷五

  • 调经末子

    药方名称调经末子处方当归1两,川芎5钱,白芍3钱,苁蓉3钱,五灵脂(炒)3钱,延胡(炒)3钱,白术3钱,苍术3钱,白芷3钱,乌药3钱,茴香3钱,陈皮3钱,半夏3钱,柴胡2钱,黄连(同吴萸炒)1钱。制法

  • 虫糖散

    药方名称虫糖散处方五谷虫(炒黄,为末)、黑糖。功能主治噤口痢。用法用量拌习,新汲水送下,先以金蟾捣膏,贴脐,引热下行。摘录《仙拈集》卷一

  • 葛根黄芩汤

    《医级》卷七:葛根黄芩汤药方名称葛根黄芩汤处方葛根、防风、黄芩、广皮、甘草。功能主治伤寒,阳明受邪经热,如渴不引饮者;或因风洞泄。摘录《医级》卷七《赤水玄珠》卷二十八:葛根黄芩汤药方名称葛根黄芩汤处方

  • 绿风安平汤

    药方名称绿风安平汤处方夏枯草30克,香附10克,当归10克,白芍30克,川芎5克,熟地15克,双钩15克,珍珠母25克,泽泻15克,车前草25克,乌梅15克,槟榔6克,荷叶20克,菊花20克,甘草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