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因患处皮肤厚而且坚,如牛领之皮,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九。由风湿热毒蕴郁肌肤所致;或因营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成;与情志失调亦有一定关系。大多发于颈项处,亦可发
见《分类草药性》。为白竻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针灸集成》:“商谷二穴,在石关下一寸。”所指即商曲穴。
指气机失常而表现为外泄脱失的病理状态。为《内经》九种气机失常病证之一。《素问·举痛论》:“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本证除由于火热蒸迫、汗出过多而致气泄脱失外,大失血、大泻下等亦可致阳气泄
病证名。指小儿因寒邪干心作痛而啼。《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一:“小儿禀受虚怯,厥气上逆,痞而不散,故发心痛而啼也。”治以散寒开窍为主。用苏合香丸。
病名。十咳之一。又名支嗽。指咳嗽兼见心下硬满引痛者。《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三曰支咳。心下硬满,咳则引痛,其脉反迟是也。”参见咳嗽、痰饮咳嗽、十咳条。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马尿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一作阴痓。①指柔痓,即柔痉。《丹溪心法·痓》:“阴痓曰柔,有汗。”参见柔痉条。②指痉病见四肢厥冷者。《证治准绳·杂病》:“痉既以有汗无汗辨刚柔,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阴阳。……其厥逆者皆阴也。”治宜温
①外感之寒邪。因寒邪袭表,阳气不得宣通透泄,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脉浮紧等症。②指体表阳气不足,形寒怕冷的证候。《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
即丁香五套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