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法罗海

法罗海

药材名称法罗海

拼音Fǎ Luó Hǎi

别名发罗海、法罗梅、土川芎、法落海、法落梅、骚独活、红独活、白独活、小独活、红法罗海、臭法罗海

出处法罗海始载于《滇南本草》,云:“产东川。叶似黄莱缚,根有菊花心。”《东川府志》载:“叶类黄莱菔,茎红,花碎白,如葱韭味……法落海村产者为佳。”《纲目拾遗》于"建参"项下亦附"法罗海"条,引《金沙江志》:“产云南东川府法戛地。”上述产地及形态均与本种相符。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阿坝当归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lica apaensis Shan et Yuan[Heracleum apaensis (Shan et Yuan)Shan et T. S. Wang]

采收和储藏:秋末、冬妆叶枯萎时采收,挖取根部,除去茎叶或保留长约1cm的叶鞘残基,去净泥土,干燥。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2m。根圆柱形,长达20cm,径1-4cm,棕褐色,顶端残留紫色膜质叶鞘纤维。茎粗壮,中空,带紫色,被白色短柔毛。茎下部叶的叶柄基部膨大成广卵形、阔兜状的抱茎叶鞘,长6-8cm,宽至10cm;叶片轮廓为长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具3-4对羽状裂片,末回裂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4-5cm,宽1.5-2.5cm,先端渐尖,边缘有钝锯齿;茎上部叶简化,仅具有3裂小叶片的宽阔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达20cm;花序梗长16-20cm,被粗柔毛;总苞片5-9,披针形;伞辐30-65,带紫色,被短柔毛;小总苞片4-8,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25-50;萼齿不明显;花瓣5,白色;花柱基短圆锥形。果实椭圆形至广圆形,黄棕色,质厚,侧棱具宽翅,与果体等宽或超过,每棱槽中有油管1。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地及高山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北部、四川醅和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叶圆柱形或圆锥形,常单枝,少2-4分枝。长7-25cm,直径2-4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芦头周围有数层膜质叶鞘,呈紫红色,习称“红缨”。近芦头一端外表有多数密集的环纹,皮孔明显,下部有不规则皱纹。断面黄白色,有棕色环及裂隙,显菊花纹理,具有多数油点,近芦头一端纵切面有横隔。体轻泡。香气浓烈,味苦,辛辣麻舌。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枪层为数列木栓细胞。栓内层易见油管,油管呈类圆形或切微延长的扁圆形,切微径可达255μm。韧皮部宽广,占根的2/3,散在多数油管,呈圆形或径向椭圆形,直径32-142μm,周围有分泌细胞6-12个,韧皮部射线宽2-6列细胞,其外缘向一个方面弯曲。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呈椭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12-80μm,近中心部的常单个散在,近外侧的常3-4个切向排列。薄壁细胞中含多数淀粉粒,单粒的呈类圆形。直径3-10μm。

化学成分根含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异欧前胡内酯(isoimperatorin),水合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 hydrate),白当归脑(byakangelicol),白当归素(byakangelicin),栓翅芹烯醇(pabulenol),阿坝当归素(apaensin),并含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γ-谷甾醇。

药理作用1.镇痛作用:法罗海总香豆精200mg/kg,300mg/kg灌胃,对小鼠热板法及化学(酒石酸锑钾)刺激引起疼痛反应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随着剂量增加作用也加强。

2.镇咳、平喘作用:法罗海总香豆精200mg/kg、300mg/kg灌胃对小鼠浓氨水喷雾致咳法,显示明显的镇咳作用。对豚鼠组胺喷雾致喘,也显示明显的平喘作用。已发现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具有明显镇咳作用。

3.其他作用:法罗海总香豆精50mg/kg灌胃对正常家兔心电图无明显影响,只心率稍减慢,法罗海根浸膏对家兔离体或原位小肠及子宫均有解痉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及痢疾杆菌等有抑菌作用。

毒性法罗海根浸膏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800 ± 53mg/kg。法罗海总香豆精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2150 ±25mg/kg,中毒主要症状为先兴奋,后惊厥,呼吸先停,最后心博停止于舒张期。

鉴别1.将根横切面置紫外灯光(254nm)下观察,皮部显亮黄色荧光,加浓氨液1滴,呈黄绿色荧光。

2.取根粉末5g,加已醚20ml,必闭放h,并时时振摇,取上清液作如下检查:①取上清液1ml,置试管中,微热,蒸发至干。加氢氧化钾(0.5mol/L)1lm溶解残潭,再加盐酸(1mol/L)1ml,则有沉淀产生。②取上清液0.5ml,置试管中,微热,蒸发至干。加饱和盐酸羟胺甲醇液0.5ml,0.1%的百里酚肽溶液2-3滴及饱和氢氧化钾醇深液,溶液显蓝紫色时,再加饱和氢氧化钾醇溶液4滴,立刻在沸水浴中加热至沸腾,用冷水冷却,滴加盐酸(1mol/L),使溶液转为黄色(pH3左右),最后加10%三氯化铁溶液0.5ml及氯雠0.5ml,下层显紫红色。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类圆形薄片,表面黄白色;边周深褐色,粗糙。具有强烈的芳香气。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脾;肝;肺经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止咳平喘。主胸胁脘腹疼痛;头痛;咳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或入丸、散。

注意《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阴虚有热及胃病唾血者忌用。”

复方产云南东川府法戛地的法落海村,故名法落海,亦写作法罗海。又名法落梅,“梅”乃“海”字之讹。茎叶似川芎,故又名土川芎

各家论述《纲目拾遗》:“己酉,友人工鼎条患心腹痛。有客从滇带此物来,呼为法落梅。用根,其形严如上党参,色亦黄白。味甘苦,服之疾愈。据云彼中人皆名法落悔,而不知诸书何以作梅字耶?蔡云白言:建参,闽人呼法落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紫苏叶

    《中国药典》:紫苏叶药材名称紫苏叶拼音Zǐ Sū Yè英文名FOLIUM PERILLAE别名苏叶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干燥叶(或

  • 大花剪秋罗

    药材名称大花剪秋罗拼音Dà Huā Jiǎn Qiū Luó别名山红花、剪秋罗、小尖叶参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大花剪秋罗的根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hnis fulgens Fisch.

  • 金腰带

    《中药大辞典》:金腰带药材名称金腰带拼音Jīn Yāo Dài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瑞香科植物垂穗荛花的花、根、茎皮。花在开放时采收;根、茎皮全年可采。原形态垂穗荛花,又名:细轴荛花、野棉

  • 卵叶贝母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卵叶贝母兰药材名称卵叶贝母兰拼音Luǎn Yè Bèi Mǔ Lán别名有瓜石斛来源兰科贝母兰属植物卵叶贝母兰Coelogyne occultata

  • 稻槎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稻槎菜药材名称稻槎菜来源菊科稻槎菜Lapsana apogonoides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部沿海及中南各省区,西至四川等省。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消痈解

  • 延羽卵果蕨

    药材名称延羽卵果蕨别名延羽针毛蕨来源蕨类蹄盖蕨科延羽卵果蕨Phegopteris decursivepinnata Fee,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长江以南各省区,向北到河南及陕西南部,西南到云南。功能

  • 地柑

    药材名称地柑拼音Dì Gān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Globulebearing Pothos别名葫芦藤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地柑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

  • 落地生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落地生根药材名称落地生根拼音Luò Dì Shēnɡ Gēn别名打不死、脚目草来源景天科落地生根属植物落地生根Kalanchoe pinnatum (L.)Pe

  • 暗鳞鳞毛蕨

    药材名称暗鳞鳞毛蕨拼音àn Lín Lín Máo Jué英文名Dark-scale Wood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鳞鳞毛蕨科植物暗鳞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刺盖草

    药材名称刺盖草拼音Cì Gài Cǎo别名大刺盖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罗平蓟的根。秋季采根,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5米。根粗壮,须根白色。茎直立,具明显纵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