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汗窍

汗窍

体表出汗的孔窍。即毛孔

猜你喜欢

  • 蛐蛐

    见《河北药材》。为蟋蟀之别名,详该条。

  • 滋肾育阴

    即补肾阴。详该条。

  • 舌起芒刺

    舌苔隆起如刺状。为热极之象。邪热越盛,芒刺越多,一般多为胃实热;有时也可根据芒刺所生部位区分邪热所在,如舌尖芒刺为心热,舌中芒刺为脾胃热,舌边芒刺为肝胆热。

  • 惊郁

    七情郁证之一。见《类证治裁》卷三。《张氏医通·惊》:“惊则气乱,郁而生火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症见短气、自汗、眠多异梦者,宜用温胆汤、远志丸、龙齿清魂散等方。若见胆怯神迷者,宜用人参、枣仁、茯神

  • 难乳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指小儿不能吮乳。《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难乳有二:一者儿初生,客风邪热中脐,流入心脾之经,即令舌厚唇燥而急,口不能乘乳,故乳而不能咂饮也。二者儿初生时,拭掠口中秽血

  • 双鹅

    病名。《张氏医通》卷八:“肿于喉两傍者,为双鹅。”即双乳鹅。详该条。

  • 张君宜

    【介绍】:宋代医家。精通医术,善治疮痈等外科病。常热心为人治病,不计报酬。

  • 骨节疼烦

    证名亦称骨节烦疼。《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多由风湿相搏、或邪伤营卫、或邪热犯肾、

  • 神效复元通气散

    《仙传外科集验方》方。当归三两,甘草、黄芪、白芍药、天花粉各一两,熟地黄、生地黄各半两,金银花二两。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去滓,病在上者食后服,病在下者食前服。治恶疮初起,及痈疽、疔疮肿痛。

  • 骑竹马穴

    经外奇穴名。出《备急灸法》。位于背部,取穴时以绳量取肘横纹至中指尖长度,令患者跨竹竿上,挺背正坐,并令两人抬扛,两人扶定,使足尖离地寸许。然后以绳之一端着尾骨尖,沿脊直上,尽处标点,以此点向两侧各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