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系有头疽生于背上部肺俞穴处,手由上可搭着者。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上鼠疽、肩后疽、左右串。证治见有头疽。
见《四川中药志》。为肚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亦名经行脏躁,经前精神异常。指每值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喃喃自语,精神异常。多因心血不足,肝气郁结,痰火上扰所致。心血不足者多因素体阴虚,心失濡养,血不荣脑,神不守舍,症见悲
见《山西中草药》。为鹿衔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董炳《避水集验要方》。①指月经。②指经漏。
痰证之一。即热痰。见《不居集》卷十七。详见该条。
太阳腑证之一。详伤寒蓄水证条。
病证名。多因经期、产后、胞脉正虚,湿毒秽浊之邪,乘虚内侵直伤胞脉,损伤冲任之气血,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症见带下量多,色如米泔或黄绿如脓,五色杂下,气味臭秽,阴部痒痛,或有发热,腹痛,小便短赤等
南北朝时称双生为厘孳。详双生条。
泛指外感风邪的病证。《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