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桑芽

桑芽

《中药大辞典》:桑芽

药材名称桑芽

拼音Sānɡ Yá

别名女儿红、青桑头(《江苏植药志》)。

出处《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槭树科植物茶条槭幼芽嫩叶。3月采收。置锅中,微火炒焙数分钟,使幼叶变软,取出用手揉搓至均匀后,晒干。

原形态茶条槭,又名:茶条。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5~6米。树皮灰色,粗糙。小枝细,绿色或紫绿色。单叶,纸质,卵形,长6~10厘米,宽4~6厘米,常羽状3~5裂,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疏锯齿;叶脉及脉腋有柔毛。伞房花序顶生;花杂性;萼片5,边缘有长柔毛;花瓣5,白色;雄蕊8,着生于花盘内部;子房密生长柔毛,花柱无毛,柱头2裂。翅果长2.5~3厘米;小坚果嫩时有长柔毛;两翅直立,成锐角。花期5~6月。果熟期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向阳地。分布黄河流域、长江下游及东北。产江苏。

性状干燥的幼芽及嫩叶多卷曲皱缩或裂成碎片状,完整的较少,深绿色或黑绿色,表面具短毛。常掺有嫩枝。刚萌发的叶芽,鳞片上密布银白色长柔毛。气香,味稍苦。

化学成分树皮、叶、果实含鞣质。

功能主治《江苏植药志》:"代茶饮,退热明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桑芽

药材名称桑芽

拼音Sānɡ Yá

英文名Mulberry bud

别名女儿红、青桑头、桑条、青桑、桑芽茶、鸡骨枫、苦津茶、银桑叶

出处出自《江苏植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苦茶槭和苛条槭的嫩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cer ginnala Maxim.subsp. Theiferum (Fang)Fang [A.theiferum Fang]2.Acer ginnala Maxim.

采收和储藏:3月采收嫩叶,置锅中,微火炒焙粉分钟,取出用手揉搓至均匀后,晒干。

原形态1.苦茶槭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5-6m。树皮粗糙,灰色、稀深灰色或灰褐色;小枝细瘦,当年生枝绿色或紫绿色,多年生枝淡黄色或黄褐色,皮孔椭圆形或近于圆形,淡白色。单叶对生;叶柄长4-5cm,绿色或紫绿色,无毛;叶片薄纸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8cm,宽2.5-5cm,不分裂或不明显3-5裂,边缘有不规则的锐尖重锯齿,下面具白色疏柔毛。伞房花序长达3cm,有白色疏柔毛,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萼片5,黄绿色;花瓣5,白色,较长于萼片;雄蕊8,花药黄色,着生于花盘内侧;子房有疏柔毛(在雄花中不发育);花柱先端2裂,柱头平展或反卷。果实黄绿色或黄褐色;小坚果脉纹显着,翅果长2.5-3.5cm,张开近于直立或成锐角。花期4-5月,果期5-9月。

2.茶条槭本种与亚种苦茶槭的区别点在于:叶片纸质,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10cm,宽4-6cm,基部圆形、截形或略近于心脏形,常较深的3-5裂;翅连同小坚果长2.5-3cm,宽8-10mm,中段较宽或两侧近于平行,张开近于直立或成锐角。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低海拔的向阳山坡疏林中。

2.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丛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东及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2.分布于华北、东北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幼芽及嫩叶多卷曲皱缩或裂成碎片状,完整的较少,深绿色或黑绿色,表面具短毛。常掺有嫩核。刚萌发的叶芽,鳞片上密布银白色长柔毛。气香,味稍苦。

化学成分叶含远志醇(polygalitol),茶条槭素(ginnalin)A,茶条槭素(ginnalin)B,茶条槭素(ginnalin)C,甲基肌醇(quebrachitol),槲皮甙(quercitrin),槭属鞣质(acertanin)A及其他茶条槭鞣质,如2-O-没食子酰基-6-O-三没食子酰基-1,5-脱水-D-葡萄糖醇(2-O-galloyl-6-O-trigalloyl-1,5-anhydro-D-glucitol),2,6-双-O-二没食子酰基-1,5-脱水-D-葡萄糖醇(2,6-bis-O-digalloyl-1,5-anhydro-D-glucitol),6-O-没食子酰基-2-O-三没食子酰基-1,5-脱水-D-葡萄糖醇(6-O-galloyl-2-O-trigalloyl-1,5-anhy-dro-D-glucitol),6-O-二没食子酰基-2-O-没食子酰基-1,5-脱水-D-葡萄糖醇(6--O-digalloyl-2-O-galloyl-1,5-anhydro-D-glucitol),2-O-没食子酰基-6-O-三没食子酰基-1,5-脱水-D-葡萄糖醇(2-O-gal-loyl-6-O-trigalloyl-1,5-anhydro-D-glucitol)。还含没食子酸(gallic acid),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β-谷甾醇 (β-sitosterol)。

性味微苦;微甘;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主风热头痛;肝热止赤;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开水冲泡化茶饮。

各家论述《江苏植药志》:代茶饮,退热明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商陆

    《中国药典》:商陆药材名称商陆拼音Shānɡ Lù英文名RADIX PHYTOLACCAE别名花商陆、见肿消[贵州、云南]、土冬瓜、抱母鸡、土母鸡、地萝卜、章柳、金七娘、莪羊菜、山萝卜[云南

  • 白苏子

    《中药大辞典》:白苏子药材名称白苏子拼音Bái Sū Zǐ别名荏子(《别录》),玉苏子(《中药志》)。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原形态白苏(《本草图经》),又名:荏(《别录

  • 红马蹄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马蹄草药材名称红马蹄草拼音Hónɡ Mǎ Tí Cǎo别名马蹄肺筋草、接骨草、接骨丹[四川]、闹鱼草[云南]、金钱薄荷[浙江]、大驳骨草[广东]来源为伞形科石

  • 龟甲

    药材名称龟甲拼音Guī Jiǎ英文名CARAPAX ET PLASTRUM TESTUDINIS别名龟板、乌龟壳、乌龟板、下甲、血板、烫板来源本品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

  • 栾犀

    药材名称栾犀拼音Luán Xī别名格杂树(《广州植物志》)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菊科植物阔苞菊的茎叶。夏季采收。原形态直立多枝灌木,高1~2米。叶矩圆状倒卵形至矩圆状椭圆形,长1.5~5厘

  • 合萌叶

    《中药大辞典》:合萌叶药材名称合萌叶拼音Hé Ménɡ Yè出处《江西民间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田皂角的叶。功能主治治痈肿,创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捣汁,2~3两。外用:研

  • 除虫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除虫菊药材名称除虫菊别名白花除虫菊来源菊科除虫菊属植物除虫菊Pyrethryum cinerariifolium Trev.[Chrysanthemum cinerariae fo

  • 鸡桑根

    药材名称鸡桑根拼音Jī Sānɡ Gēn别名小叶桑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鸡桑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us australis Poir.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乘鲜时刮去栓皮,洗净

  • 灰叶根

    《中药大辞典》:灰叶根药材名称灰叶根拼音Huī Yè Gēn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灰叶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化学成分根皮含鱼藤酮、灰叶素和鱼藤素。性味微苦,

  • 心叶荆芥

    《全国中草药汇编》:心叶荆芥药材名称心叶荆芥拼音Xīn Yè Jīnɡ Jiè别名假荆芥、山藿香、假苏、小荆芥、西藏土荆芥来源唇形科心叶荆芥Nepeta cataria L.,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