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杏林子

杏林子

【介绍】:

余梦塘条。

猜你喜欢

  • 吴复珪

    【生卒】:公元十世纪【介绍】:北宋医家。973年(开宝六年)奉命与刘翰、马志、陈昭遇等编修《开宝新详定本草》二十卷。982年(太平兴国七年)又参加编写《太平圣惠方》。990~994年(淳化年间)为太宗

  • 足趺

    足背。同足跗。

  • 食积嗽

    病名。指伤食生痰,久积所致的咳嗽。《万病回春》卷二:“食积嗽者,痰嗽如胶也,……瓜蒌枳实汤加减。”《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食积嗽,伤食生痰,久积发咳也,其脉数硬,必兼胸满噫酸,发热,或稠痰壅

  • 痘夹疹

    出明·徐春甫《痘疹泄秘》。即痘疮夹痧。详该条。

  • 董及之

    【介绍】:见董汲条。

  • 三部

    ①指脏部、上部、下部三部。《灵枢·百病始生》:“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为三部。”②身体上、中、下三部

  • 履霜集

    医论著作。3卷。清·臧达德撰于1814年。内容以叙述诊疗经验为主。卷1论虚劳病证治,包括虚损痨症总论,虚劳阳证、阴证辨证,分述各证,阐析较详;卷2~3论妇、儿科病证之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错经吐衄血崩

    病证名。见何梦瑶《妇科精要》。指血为热迫,导致经血上壅为吐衄,下为血崩之症。如去血过多,则热随血去,以补为主;若去血少而热尚未减者,仍当清之。甚者三黄四物汤,轻者宜犀角地黄汤加减。

  • 气郁怔忡

    病证名。《不居集》卷二十二论气郁怔忡:“失意之人,怀抱抑郁,气生痰涎,涎与气搏,心神不宁,脉必沉结,或弦者是也。”治宜疏肝和营,解郁化痰。用逍遥饮、益营汤、温胆汤等方。参见怔忡条。

  • 脚根风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即脚根喉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