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李氏医鉴

李氏医鉴

方书名。10卷。清·李文来撰。刊于1686年。本书编者将汪昂医方集解》与《本草备要》重新分类,合为一书,并参考其他有关医方著作纂集而成。书中将疾病分为60余大类,按病载方,方后释药。书后并附用药加减、治法提纲等。

猜你喜欢

  • 伤寒辨证

    书名。4卷。清·陈尧道撰。刊于1678年。作者汇集宋元以来诸家学说,以阴、阳、表、里、虚、实等基础理论分析、论证伤寒或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病的诊断和治法。另有药方部分,熔经方、时方于一炉,阐明其主治、服

  • 杉篱

    正骨器械。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九。用杉木按伤处长短阔狭,曲直凹凸之形,制成数根长条形的小板,两头各钻一孔,以绳联贯,待骨折整复,以竹帘围裹后,加用此板紧缚。取其坚韧挺直,使骨缝无离定脱走之患。今仍沿用

  • 胁下痛

    证名。指季肋部疼痛。《灵枢·本藏》:“肝偏倾则胁下痛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参见两胁痛、两胁下痛、留饮各条。

  • 盛希道

    【介绍】:见盛端明条。

  • 痘科大成

    见摘星楼治痘全书条。

  • 小儿推拿

    专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特定推拿方法。见明·龚廷贤《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称小儿按摩。由于小儿在生理和病理上有一定的特点,所以小儿推拿也有着其特定的穴位和术式,如三关、六府、五经等穴位,分阴阳、开

  • 医阶辨证

    书名。1卷。清·汪必昌撰于1810年。本书对病状相同而病因不同的内外诸证加以辨析,阐述各病的要点,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但对有些病证,分析鉴别过于简略,或只是病名解释,是为其不足之处。原系抄本,后收入《

  • 乳难

    病名。①出《神农本草经》。指分娩困难。即难产。《神农本草经》的滑石、贝母、泽泻等条主治乳难,应为产难或难产解。②指乳汁分泌不足或乳汁不下之意。

  • 裴元灵

    【介绍】:唐代道士。撰有《五脏旁通明鉴图》1卷(《宋志》)记载为孙思邈撰),已佚。

  • 胃热呕吐

    证名。见《金匮翼·呕吐统论》。又称胃火呕吐、热呕。详热呕、胃火呕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