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医学大辞典》。为猴枣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即红丝疔。见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车前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温病条辨条。
①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木贼之别名。②见《湖南药物志》。为笔筒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履岩本草》。为醉鱼草之别名,详该条。
五脏疟之一。《素问·刺疟篇》:“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治宜小建中汤、橘皮散等。参见五脏疟条。
痰证之一。见《不居集》卷十七。即风痰。详见该条。
指膻中。在膈上,因其部位近心肺,为宗气发源地,能助心肺输转气血,协调阴阳,使精神愉快,故比喻为臣使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即祟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