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扁青

扁青

《中药大辞典》:扁青

药材名称扁青

拼音Biǎn Qīnɡ

别名白青(《本经》),碧青(《唐本草》),石青,大青(《纲目》)。

出处《本经》

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

原形态产于铜矿氧化带中。单斜晶系。晶体短柱状或板状。通常星粒状、肾状、散射状、土状等块体或被覆在其他铜矿之表面,呈深蓝色。条痕为浅蓝色。光泽呈玻璃状、金刚石状或土状。半透明至不透明。断口呈贝壳状,硬度3.5~4。比重3.7~3.9。性脆。试验与孔雀石同。

炮制《品汇精要》:"先捣罗,更以水飞极细,候干,再研用。"

性味酸咸,平。有小毒。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雷公:小寒,无毒。""雷公:咸,无毒。"

③《别录》:"酸咸,无毒。"

功能主治祛痰、催吐,破积,明目。治风痰癫痫,惊风,目痛,目翳,创伤,痈肿。

①《本经》:"主目痛,明目,折跌,痈肿,金疮不瘳。破积聚,解毒气,利精神。""主明目,利九窍,耳聋,心下邪气,令人吐,杀诸毒三虫。"

②《吴普本草》:"治丈夫内绝,令人有子。"

③《别录》:"去寒热风痹及丈夫茎中百病,益精。"

④《纲目》:"吐风痰癫痫,平肝。"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研细调敷或点眼。

复方①治顽痰不化:石膏一两(水飞),石绿半两(水飞)。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温汤下。有痰即吐去一、二碗,不损人。(《瑞竹堂经验方》化痰丸)

②治小儿急惊风:石青一两,天竹黄五钱,牛黄一分。俱研极细末。每服一、二分,生姜汤调下。

③治目痛、目痒,并翳膜不明:石青三钱,珍珠一钱。研极细。用银簪脚点少许。

各家论述①苏氏曰,此药善能明目、退翳,镇惊定狂,下痰破结。然终属石药,但中病即已,不可多服久服也。(②方以下出《本草汇言》)

②《本经逢原》:"石膏,走肝磨坚积,故《本经》所主,皆肝经积聚之病。时珍用吐风痰,研细温水灌下即吐,肝虚易惊多痰者宜之。"

备注《本草》另有空青曾青,亦属蓝铜矿的矿石,空青为形圆中空者,曾青为呈层状者。详"空青"、"曾青"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扁青

药材名称扁青

拼音Biǎn Qīnɡ

英文名Azurite

别名白青、碧青、鱼目青、石青、大青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唐本草》:此扁青,即陶谓绿青是也。朱崖、巴南及林邑、扶南舶上来者,形块大如拳,其色又青,腹中亦时有空者。武昌者片块小而色更佳。简州、梓州者形扁作片而色浅也。陶所云白青,今空青圆如铁珠,色白而腹不空者是也。研之色白如碧,亦谓之碧青,不入画用,无空青时亦用之,名鱼目青,以形似鱼目故也,今出简州、梓州者好。

2.《纲目》:扁青,苏恭言即绿青者,非也,今之石青是矣。

来源药材基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zurite

原形态单斜晶系。晶体短柱状或板状。通常呈粒状、肾状、散射状、土状等块体或被覆在其他铜矿之表面,呈深蓝色。条痕为浅篮色。光泽呈玻璃状、金刚石状或土状。半透明至不透明。断口呈贝壳状,硬度3.5-4。比重3.7-3.9。性脆。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成因产状与绿青(孔雀石)相似。当温度增高时,扁青(蓝铜矿)可能变为绿青(孔雀石),而当干燥季节,并在有足够数量碳酸的条件下,绿青(孔雀石)可转变为扁青(蓝铜 矿)。共存有孔雀石、石英、褐铁矿乃至其他粘土矿物。

资源分布: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青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块状。蓝色,有时其中夹有浅蓝色条块;条痕浅蓝色。玻璃光泽,半透明;浅蓝色者土状光泽,不透明。体较重,质硬脆,可砸碎,断面不平坦。气微,味淡。以块大、色蓝、具玻璃光泽、无杂石者为佳。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浅蓝至暗蓝色,在厚的薄片中多色性与吸收性明显,吸收公式:Ng>Nm>Hp。斜消光,消光角:Ng∧C=13°。二轴晶;正旋旋旋旋光性,光轴角2V=68°。

反射偏光镜下:反射色呈灰色,稍带肉红色。非均性显着,反射率7%-9%(伏黄)于镜下见存孔雀石,往往分布在蓝铜矿、蛋白石的裂隙中。蓝铜矿90%左右,蛋白石、孔雀石5%左右。

化学成分主含碱式碳酸铜[2CuCO3·Cu(OH)2]。其中氧化铜(CuO)69.2%,二氧化碳(CO2)25.6%,水分(H2O)5.2%,尚含铅、锌、铜、钙、镁、钛、铁、铝等元素。

鉴别(1)取本品粉末,加入稀盐酸,显碳酸盐的各种反应。详见“绿青”条。

(2)本品具铜盐的各种反应。详见“绿青”条。

(3)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 5.18(6),5.09(8),4.98(6),3.53(10),2.51(5)。

(4)差热分析曲线 吸热390℃(大),980℃(大);放热780℃(微),970℃(微);390℃(微)失重40%。

炮制《品汇精要》:先捣罗,更以水飞极细,候干,再研用。

性味酸;咸;平;有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涌吐风痰;明目;解毒。主癫痫;惊风;痰涎壅盛;目翳;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研细调敷或点眼。

注意内服宜慎。不宜多服久服。

复方①治顽痰不化: 石青一两(水飞),石绿半两(水飞)。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温汤下。有痰即吐去一、二碗,不损人。(《瑞竹堂经验方》化痰丸)②治小儿急惊风:石青一两,天竹黄五钱,牛黄一分。俱研极细末。每服一、二分,生姜汤调下。(《本草汇言》)③治目痛、目痒,并翳膜不明:石青三钱,珍珠一钱。研极细。用银簪脚点少许。(《本草汇言》)

各家论述1. 苏氏曰,此药善能明目、退翳,镇惊定狂,下痰破结。然终属石药,但中病即已,不可多服久服也。(《本草汇言》)2.《本经逢原》:石青,走肝磨坚积,故《本经》所主,皆肝经积聚之病。时珍用吐风痰,研细温水灌下即吐,肝虚易惊多痰者宜之。

3.《本经》:主目痛,明目,折跌,痈肿,金疮不瘳。破积聚,解毒气,利精神。主明目,利九窍,耳聋,心下邪气,令人吐,杀诸毒三虫。

4.《吴普本草》: 治丈夫内绝,令人有子。

5.《别录》:去寒热风痹及丈夫茎中百病,益精。

6.《纲目》:吐风痰癫癎,平肝。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羊角拗子

    《中药大辞典》:羊角拗子药材名称羊角拗子拼音Yánɡ Jiǎo Niù Zǐ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拗的种子。8~9月间采成熟果实,剥取种子,去净种毛,晒干。原形态

  • 小马齿苋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马齿苋药材名称小马齿苋别名地锦来源马齿苋科小马齿苋Portulaca quadrifid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酸、微苦,平。功能主治止痢杀菌。主治痢疾,肠炎,

  • 苏土藁本

    药材名称苏土藁本拼音Sū Tǔ Gǎo Běn别名山藁本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泽芹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um suaue Walter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

  • 酸藤木

    《中药大辞典》:酸藤木药材名称酸藤木拼音Suān Ténɡ Mù别名白背酸藤、通天霸、炮子藤(《陆川本草》),透地龙(《南宁市药物志》),鸡母酸,酸醋木、海底龙(《广西药植名录》)

  • 大团囊虫草

    药材名称大团囊虫草拼音Dà Tuán Nánɡ Chónɡ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大团囊虫草的子座。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dyceps ophioglossoides(Ehrenb.)

  • 细叶野牡丹

    药材名称细叶野牡丹拼音Xì Yè Yě Mǔ Dān别名铺地稔、山公榴、水社野牡丹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细叶野牡丹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stoma intermedium Dunn

  • 毛赤车

    药材名称毛赤车别名羊眼草、石解骨、蔓赤车、坑兰、坑冷来源荨麻科毛赤车Pellionia scabra Bent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甘、淡,凉。

  • 兖州卷柏

    《中药大辞典》:兖州卷柏药材名称兖州卷柏拼音Yǎn Zhōu Juǎn Bǎi别名金不换、金扁柏、金扁桃、石养草、田鸡爪(《福建民间草药》),花肺金、茯苓蕨、飞扬蕨,烂皮蛇、扇卷柏(《广西中兽医药植》

  • 一皮草

    《中药大辞典》:一皮草药材名称一皮草拼音Yì Pí Cǎo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扭瓦韦的全草。5~8月连根拔起全草,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不及40厘米。根状茎粗

  • 粉条儿菜

    药材名称粉条儿菜拼音Fěn Tiáo ér Cài别名肺筋草、小肺筋草[四川]、金线吊白米、蛆儿草、蛆芽草来源百合科肺筋草(粉条儿菜)属植物肺筋草Aletris s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