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相对热灸而言,称不用任何热源进行灸治的方法为冷灸,如药物发泡灸等。
五脏各有阴有阳,阴阳各有盛衰之变,五火是指五脏之亢阳。《素问·解精微论》:“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张志聪注:“一水,谓太阳之水;五火,五脏之阳气也。”王冰注:“五火,谓五脏之厥阳。”
见寒温条辨摘要条。
证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即护场。见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疔疮生于眼角外者。治见疔疮条。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合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末医生。字春渠。渺水(浙江海盐县西南)人,于1874年辑有《人身谱》1卷、《歌方集论》4卷,1891年刻行。
见女科、产后编条。
证名。指心烦不宁,似有冤苦难言之状。以实热证较为多见,亦有因虚热而致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素问·示从容论》:“肝虚,肾虚,脾虚,
即黑神散第一方,见黑神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