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解围元薮》卷一。即疠风伴发抽搐者。又称打窝风。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望江南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正气极虚之时,反见实证的假象。如内脏气血不足,运化无力,而出现腹满、腹胀、腹痛、脉弦等类似实证的现象。《景岳全书·传忠录》:“至虚之病,反见盛势。……如病起七情,或饥饱劳倦,或酒色所伤,或先天
病名,指喉蛾之被有白膜者。《喉科指掌》卷三:“白色乳蛾,肿塞满口,身发寒热,六脉浮弦。此症因肺受风寒。用六味汤。”
病证名。见《验方新编》卷五。初生儿六七日后,阴囊收缩入腹,啼哭不止者,多系感受寒邪所致。治宜温经散寒。用硫磺、吴茱萸各五钱,为细末,研大蒜调涂脐下,再以蛇床子,微炒布包熨脐部。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即血灌瞳人。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荔枝核之别名,详该条。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详见金元四大家条。
经穴别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即解溪,见该条。
病名。出《素女经》。指不孕症。参见不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