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四。包括外感风泻、外感寒邪泻、外感中暑泻、外感中热泻、外感湿泻,尚有肺燥作泻亦属外感。详各该条。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小儿浮肿,详该条。
①读zàng。①义同脏。出《灵枢·本脏》等。泛指人体内的脏器。②地名。指我国西藏自治区。如藏麻黄,即指西藏所产的麻黄。②读cáng。贮藏、受纳之义。《素问·五藏别论》:“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同脏
【介绍】:东汉时医生。是张仲景的弟子。
见《医宗金鉴》卷三十九。即阳暑。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紫茉莉根之别名,详该条。
十二经别之。出《灵枢·经别》。即足厥阴经别,见该条。
【介绍】:见戴思恭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蒲蒻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大衄。指耳、目、口、鼻、前阴、后阴九窍同时出血。《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凡荣卫大虚,府藏伤损,血脉空竭,因而恚怒失节,惊忿过度,暴气逆溢,致令腠理开张,血脉流散也,故九窍出血。”亦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