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麻痹后遗症

小儿麻痹后遗症

病证名,属痿证、痿躄的范围。多由风湿热之邪内窜经络所致,不同于一般温邪袭肺或暑湿壅阻肠胃。《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张,软短为拘,弛张为痿。”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如发热呕吐、腹泻等。发生麻痹前期多有面赤,咽红,出汗,全身肌肉疼痛拘急四肢颤震等。治宜通利湿热,祛风通络。若病毒内窜,可出现嗜睡,昏迷,抽搦,项强喘促,吞咽困难等症,治宜熄风镇静,或定喘降逆。本病进入麻痹期,瘫痪可发于身体各部,常见于四肢,尤以下肢为多见,治宜疏风通络,调和气血,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如面部瘫痪,可用牵正散加减,或针刺颊车地仓合谷。若此期未能恢复,日久引致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等,即为小儿麻痹后遗症。治宜补益肝肾,温通络脉,可用虎潜丸活络丹金刚丸等。并积极配合针灸按摩治疗,上肢瘫痪取肩髃肩髎曲池大椎;下肢瘫痪取足三里解溪环跳风市阳陵泉;腹肌瘫痪取中脘梁门气海;颈肌瘫痪取天柱天鼎天容

猜你喜欢

  • 李少颖

    【介绍】:见李世英条。

  • 大肉陷下

    证名。出《素问·玉机真藏论》。指脾气衰败而见肩、臂、股、胫等处骨节显露,肌肉瘦削如脱之症。本证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及恶液质等疾患。

  • 无根草

    ①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无根藤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菟丝之别名。各详该条。

  • 徐忠可

    【介绍】:见徐彬条。

  • 犀角消毒丸

    《证治准绳·幼科》集六方。生地黄、荆芥、当归、犀角、防风、炒牛蒡子、赤芍药、连翘、桔梗各七钱,薄荷、黄芩、甘草各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白开水化下。治痘疹余毒,一切疮毒。

  • 目封塞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廿八:“风邪毒气客于睑肤之间,结聚成肿,肿而睑合不开,故谓之封塞。”即肿胀如杯,详该条。

  • 黄色比吉经函

    藏医书。比吉·赞巴希拉著于八世纪中叶。全书以论述人体解剖测量、脉诊的技术为主,兼论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此书著成后,由作者献给藏王赤松德赞,改名为《佑王长寿经》,珍藏于王宫内,已佚。

  • 交合

    名词。出《素女经》。指性交。

  • 重阴

    两种属于阴的性质重合于同一事物上,示阴寒之弥漫。①夜半为重阴。日为阳,夜为阴,夜半为阴中之阴,故名。《灵枢·营卫生会》:“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人之体温(正常或病态)多于夜半而降。②病色之重阴。古人分

  • 火热迫肺

    即心火炽盛,灼伤肺阴。参见火盛刑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