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为疫喉火毒极盛,致喉中生泡,泡密有浆,咽喉腐烂之病证。治宜疏解、透达、清化。可选用粘子解毒汤等加减。
即瞳神。《灵枢·大惑论》:“骨之精为瞳子。”详瞳神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缺盆,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中膂俞。见该条。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四肢烦疼,手足无力,吐逆,不下饮食,渐渐瘦弱。”治用灸烙法,内服大黄汤等方。参见黄疽有关条。
即胖舌。详该条。
出《外科备要》卷中。即蝼蛄疖。破后形似蝼蛄串穴,故名。详蝼蛄疖。
即颈项。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惊骇不安,躁动不宁之证。详惊、躁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指黑睛生翳之自下向上发展,势如涌波者。参见花翳白陷及凝脂翳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