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杨康候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苦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通报》5(1):27,1959。为连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喑俳的别称。见《医略十三篇·类中风》。详喑痱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西晋·崔豹《古今注》。即蝌蚪。详该条。
舌苔黄而干燥。若苔黄干而薄,均匀布于舌面,多为外感化热,初入里而热伤津液。若黄厚而干,虽无芒刺糙裂,亦属内有实热(见《伤寒舌鉴》)。前者宜清热生津;后者当泻其实热。
【介绍】:明代医家。字养元。安徽人。精于外科,四方求医的人很多,著有《发挥十二动脉解》、《怪证表里因》等书,均佚。长子翱鲤承继家业,曾任太医院吏目。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痛风》。指气血不足,阴火旺而有痰浊的痛风症。治宜补气血,调阴阳,参以清痰火。药用人参、白术、熟地黄、黄柏、山药、海石、南星、琐阳、败龟板、干姜等。参见痛风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清凉至宝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