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即恶疮。见该条。
病证名。即暴厥。《史记·扁鹊仑公列传》:“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积蓄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参见暴厥、厥证条。
古病名。①指风在腠理而致汗泄的病症。《素问·风论》:“外在腠理,则为泄风。”《类经·风证》:“泄风者,表不固也。”《增补内经拾遗方论·泄风》:“腠理为渗泄之门,风若中之,外不得入,内不得出,风搏汗泄,
指五脏病邪随经脉留客于肘、腋、髀、腘等八处关节。《灵枢·邪客》:“人有八虚,……以候五脏,……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凡此八虚者,皆机
色泽随五脏精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上见于颜面,光泽明润,含蓄不露,为精气充足。如果重病或久病,脏气已衰,则出现枯槁、晦暗甚至真脏色败露的各种病色(见《四诊抉微》)。
见《闽东本草》。为铁苋之别名,详该条。
指针刺时用来按压穴位配合进针的手称押手。一般习用左手。押手具有固定穴位,防止针体弯曲,减轻进针疼痛而使进针顺利等作用。《难经·七十六难》:“知为针者信其左。”是对押手作用的重视。
【介绍】:见朱佐条。
书名。见《新唐书·艺文志》。1卷。唐·甄权撰,已佚。
【介绍】:见何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