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陈司成条。
病名。即肉疙瘩。详见该条。
【介绍】:西汉时期人。父为世医,楼护年少时曾研读医书,后又投身政界。
痿证之一。多由久病或房欲不节,肝肾不足,阴虚火旺,伤及筋骨所致。《证治汇补·痿躄章》:“阴虚痿者,……自觉两足极热,上冲腿膝,痠弱痿软,行步艰难,不能久立。”可伴见头昏目眩,舌质红,脉细数等症。治宜滋
食谱著作。1卷。宋·陈达叟编。约撰于1276年。“疏”通“蔬”,指素食,故本书是素食食谱。所记二十个素食品种中,原料备品七种,菜品十三种。在对每一种菜品作简要介绍后,都附有十六字的“赞”,至今仍有参考
明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明太医院内共设十三科,疮疡为其中之一。是专门治疗肿疡、溃疡、金疮等疾患的。相当于现在的外科。参见十三科条。
病证名。属痛经证型之一。由于体质素虚,气血不足,经行之后气血更虚,以致冲任胞脉失养。症见经后小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经血量少,色淡质稀。治宜补气养血,扶脾止痛。方用内补当归建中汤,或用民间方:红糖、生
见《南京民间药草》。即芦根,详该条。
喉科著作。2卷(又有1卷本及4卷本)。清·郑梅涧约撰于清乾隆年间,后其子郑瀚加以补充,于1838年始由冯相棻刊行。上卷首列“咽喉说”等八篇咽喉病总论,并分别论述了36种喉风的名称(其中包括咽、喉、口、
指丑时。《灵枢·病传》:“冬鸡鸣。”张景岳注:“冬之鸡鸣在丑,阴之极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参见十二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