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妊娠喘

妊娠喘

病证名。见清·汪家谟《胎产辑萃》。亦名胎喘。病因脾肺素虚,孕后水气逆行,上乘于肺;或感受风寒肺气失宣;或火动胎元气逆作喘;及胎死不下,奔迫上冲等所致。症见痰喘气急,夜卧不安。脾肺素虚者,兼见四肢无力,卒然气喘不足以息,宜补益脾肺,用生脉散;感受风寒者,兼见发热恶寒,宜疏风散寒,用参苏饮;火动气逆者,兼见烦躁发热,用黄芩香附为末,水调服;胎死不下者,兼见面赤舌青,喘不得卧,用催生汤(苍术枳壳桔梗陈皮、芍药、白芷川芎当归肉桂半夏甘草麻黄厚朴木香杏仁茯苓生姜)。

猜你喜欢

  • 医级

    综合性医书。又名《医级宝鉴》。12卷。清·董西园纂。成书于1777年。本书摘录历代医著,辨证立方,作为学医入门。卷首题《必自集》,总论医理及诊治之法;卷1~2伤寒;卷3~5杂病;卷6女科;卷7~9类方

  • 赤珠

    出《药性论》。为龙珠之别名,详该条。

  • 手气

    证名。亦称手肿痛。见《证治要诀》卷三。指手指肿痛或连臂膊作痛。多因脾虚风湿或风热挟痰,内阻经络所致。宜用五痹汤、蠲痹汤等方。因肿疡所致者,宜按痈肿论治。

  • 足太阴脾经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P。《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 妊娠期

    指妇人自怀孕起,至分娩前的全过程,称为妊娠期。

  • 小阿魏丸

    ①《证治准绳·幼科》集七方。山楂肉三两,石碱三钱,半夏一两,阿魏半两。阿魏醋浸,余药为末和丸,白开水送下。治小儿食积、肉积,腹中胀满。②《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阿魏(醋化)、山楂各一两,黄连

  • 跨骨

    骨名。即髋骨。详该条。

  • 黄栀子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栀子。详该条。

  • 济阴纲目

    妇科著作。明·武之望撰。5卷。刊于1620年。本书是在《女科证治准绳》一书基础上加以整理改编而成。1665年汪淇氏重订为14卷,内容未变,仅加评注,为今之通行本。书中分为调经、经闭、血崩、赤白带下、虚

  • 谷白皮

    见《千金翼方·本草》。为米皮糠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