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天一丸

天一丸

《赤水玄珠》卷九:天一丸

药方名称天一丸

处方怀地黄牡丹皮黄柏(童便浸,晒干)知母(童便浸,晒干)枸杞子五味子麦门冬牛膝茯苓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阴虚火动,咳嗽吐血。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白汤吞下80~90丸。

摘录《赤水玄珠》卷九

重订通俗伤寒论》:天一丸

药方名称天一丸

处方灯心草500克(以米粉浆染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为灯心草,取出又晒干,入药用75克,而沉者为米粉浆不用)赤白茯苓(去皮,兼用)茯神(去木)各150克滑石(水飞)150克猪苓(去皮)60克泽泻(去芦)90克

制法五味各为细末,以潞党参熬膏和丸,龙眼大,辰砂为衣,飞金为襄。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治水肿。

用法用量每服1丸。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不居集》上集卷七:天一丸

药方名称天一丸

处方天冬麦冬当归生地各30克茯苓山药黄柏知母酒连黄耆各60克五味子朱砂各30克(另研为末)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降心火,益肾水。治肾水不足,心火独旺,虚烦少寐,心悸健忘,咽干耳鸣,舌红,脉细数。

用法用量空腹时盐汤送下。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七

猜你喜欢

  • 二姜丸

    《卫生总微》卷十六:二姜丸药方名称二姜丸处方干姜、良姜各等分。制法上锉细,同炒黄,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痹疾,发寒热似疟;亦治疟疾。用法用量每服3-5丸,煎杨柳汤,空心送下。摘录《卫生总

  • 大枣杏仁丸

    药方名称大枣杏仁丸别名大枣葶苈丸处方大枣40枚(饭蒸,剥去皮核),葶苈子5两(取苦者,熬令紫色),杏仁3两(熬令黄色)(1方加萤火虫粪)。制法上3味,先捣葶苈子一万杵,泻出之;乃捣杏仁300杵讫,总和

  • 黄精丸

    方出《圣惠》卷九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九八:黄精丸药方名称黄精丸处方黄精10斤(净洗,蒸令烂熟),白蜜3斤,天门冬3斤(去心,蒸令烂熟)。制法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延年补益。主用法用量每服以

  • 补水救火汤

    药方名称补水救火汤处方熟地1两,山茱萸3钱,巴戟天5钱,山药3钱,白术5钱,肉桂1钱,北五味5分。功能主治肾气不交于心,寒邪中之,心送不安而心痛。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而痛可止,2剂而痛可愈,10剂而痛

  • 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卷三:复元活血汤药方名称复元活血汤处方柴胡15克瓜蒌根当归各9克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6克大黄(酒浸)30克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50个制法上药除桃仁外,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疏肝通

  • 还阳散

    药方名称还阳散处方硫黄。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伤寒阴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用法用量新汲水调下2钱,良久,或寒一起,或热一起,更看紧慢再服,汗出愈。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硫黄气味辛大热,入命门

  • 洞虚丹

    药方名称洞虚丹处方藁本1两5钱,天麻1两5钱,川芎1两5钱,细辛1两5钱,牛膝3两,羌活3两,大枫子4两,蝉壳2两,胡麻2两,防风2两,独活2两,僵蚕2两,荆芥2两,苏木2两,风藤2两,石膏2两,蒺藜

  • 调经汤

    《妇科玉尺》卷一:调经汤药方名称调经汤处方当归延胡索白术各6克香附白芍生地各3克川芎陈皮丹皮各2.4克甘草1.8克 益母草9克功能主治活血调经。主妇女瘀积经闭。用法用量上药用水煎,经来日空腹时服。摘录

  • 鹅掌风浸剂

    药方名称鹅掌风浸剂处方斑蝥1g,蜈蚣4条,砒霜3g,樟脑9g,白及9g,土槿皮9g,大黄9g,马钱子9g。制法上为细末,用米醋1000g,浸泡42小时后,即可应用。功能主治手癣。用法用量将患手(足)浸

  • 黄雌鸡馎饦

    药方名称黄雌鸡馎饦处方黄雌鸡4两(切作臛头),白面6两,茯苓末2两。功能主治除冷气噎。主老人噎病,食不通,胸胁满闷。用法用量上和茯苓末搜面作,豉汁中煮,空心食之,常作3-5服。摘录《养老奉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