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肺疳。见该条。
病证名。素有胃气虚弱,产后饮食不节,重伤脾胃,胃失和降所致。症见胃脘部痞满不舒。治宜健脾益气,消食行滞。方用导功散。
病证名。因足少阳经经气异常而致。《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筋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皆痛,缺盆中肿痛
病名。十三丁之一。《备急千金要方》卷廿二:“十二曰浮沤丁,其状疮体曲圆少许不合,长而狭如薤叶大,内黄外黑,黑处刺不痛,内黄处刺之则痛。”治见疔疮条。
【介绍】:见掌禹锡条。
小儿推拿方法。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脚上诸穴图》:“仆参穴:治小儿吼喘,将此上推下掐,必然苏醒。如小儿急死,将口咬之,则回生,名曰:老虎吞食。”
病证名,指小儿呼吸迫促。喘与气急有轻重的区别,《证治准绳》:“喘则欲言不能,溢于胸臆;气急,但息短,心神迷闷耳。”凡喘急声音粗大,气急而促者,为实证,多因风寒外束,腠理壅遏,肺失宣降,气逆而喘,治详风
综合性医书。4卷。清·怀远撰。刊于1808年。卷1为伤寒,自两感证至夹证、坏证、遗毒;卷2~3分述中风、虚劳等多种内科杂病、外科痈症以及五官、口齿的一些病证;卷4为女科经、带、胎、产诸病。怀氏注重理论
病证名。见《幼幼新书》。病初骨热,销烁阴液,耗劫真精,致使肌体羸瘦,面色萎黄,腹脐时痛,胸膈满闷不食。宜猪肚丸(木香、黄连、生地、青橘皮、银柴胡、鳖甲),常服退黄长肌,进食解虚劳,行滞气,利关节。
用苦燥药祛除湿邪的方法。适用于中焦湿证。有苦温燥湿、苦寒燥湿等。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