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的别名。俗称口水。参涎条。
简称排托。即内托中的托毒透脓法。详内托条。
见博济方条。
病名,又称肝劳,指虚劳病而复受风邪者。《金匮翼·风劳》:“风劳之证,肌骨蒸热,寒热往来,痰嗽,盗汗,黄瘦,毛焦,口臭,或成疳利。由风邪淹滞经络,瘀郁而然,其病多著于肝,亦名肝劳。”《太平圣惠方·治风劳
刺法名。指入针后,摇动针体并结合提插、捻转,以使气行的方法。《针经指南》:“动者,如气不行,将针伸提而已。”《针灸问对》:“凡下针时,如气不行,将针摇之,如摇铃之状,动而振之,每穴每次须摇五息,一吹一
病名。指痰食夹杂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食夹痰嗽,《机要》云,痰而能食者,大承气汤微下之;痰而不能食者,厚朴汤主之,或二陈汤加瓜蒌、卜子、山楂、枳壳、神曲。”《医学入门》治本病并用滚痰丸疏导。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谓此障之形“如水银珠子,但微含黄色,不疼不痛,无泪,遮蔽瞳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滑翳内障。详该条。
病证名。《医钞类编》卷八:“阴虚发疟……发时其寒如冰,其热如烙,面赤如脂,渴欲饮水,热退则不渴,以六味地黄汤加柴胡、白芍、肉桂。”参见虚疟条。
【介绍】:明代医家。江苏无锡人。对朱震亨、李杲的学说很有研究,撰有《医方摘元》一书,已佚。
见《金匮要略》。即桂苓五味甘草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