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科

喉科

临床分科名称。见《喉科指掌》。系指传统医学论治咽喉、口齿病的专门学科。又叫咽喉科喉咙科咽喉口齿科。早在唐代太医署中便设有耳目口齿科,为中医五官科的雏形。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对喉科病的认识也日益深入,特别在明、清时期由于几度喉痧病的流行,在客观上促进了喉科的发展,喉科专著和从事喉科的医生也不断涌现,作为一门专科的喉科便随之而诞生。

猜你喜欢

  • 小儿心痛

    病证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指上腹胃脘部的疼痛。吮乳口气冷者,为冷心痛,治宜温经利气为主,参见小儿心腹痛条;吮乳口气热者,为热痛,用金铃子散。亦可针刺内关、灸膻中。

  • 青纹

    指纹色青,主惊、主痛、主抽搐(见《四诊抉微》)。

  • 六涎

    出宋·史堪《史载之方》。指风涎、热涎、冷涎、病涎、虚涎和毒涎六种。详各条。

  • 虫疰痢

    病名。见《痢证汇参》卷四。即蛊注痢。详该条。

  • 出《五十二病方》。即漏之古称。详漏条。

  • 正黄疸

    病名。《症因脉治》卷三:“正黄疸之症:食已即饥,遍身俱黄,小便或赤或不利,憎寒壮热,身体如肿。”多由脏腑积热,并于脾胃之间,外因风湿相搏,闭郁腠理,湿热熏蒸,盦而成黄。如见表证脉浮,可用汗解,桂枝黄芪

  • 产后泄泻

    病证名。又名产泄。《丹溪心法》:“产后泄泻,此余血渗入大肠为泄,洞泄不禁,下青白黑色,用荆芥大者四、五穗,于盏内烧灰,不得犯油火,入麝香研汤调下。此药虽微,能治大病,方名的奇散。”《张氏医通》卷十一:

  • 目内陷

    病证名。出《素问·三部九候论》。又名陷睛翳、睛陷、目睛缩入。多由肾阴亏损,正气大虚所致。症见眼珠向眼眶内退陷。《素问·三部九候论》:“目内陷者死。”本症见于重病或虚证久病者,为正气衰竭之象。参见膏伤珠

  • 珊瑚验方

    蒙医方书。伊希丹金旺吉勒于十九世纪末用藏文诗的体裁编写。全书以《四部医典》赫依、希日、巴达干理论为指导,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疾病,包括热病、传染病、瘟疫病在内的各种病症的治疗。载方剂

  • 经来饮食后即吐

    病证名。《竹林女科证治》:“此因痰在胸脘,阻隔米谷,不能下胃,急服乌梅丸化其痰涎,后服九仙夺命丹(豆豉、木香、陈皮、山楂、草果、枳壳、茯苓、厚朴、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