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唇风

唇风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唇瞤唇颤动,本病多因胃经湿热外感风邪,风热相搏而成。多发于下唇。初起红肿发痒,继则破裂流水,痛如火燎;如风盛过燥,则口唇干裂脱屑,状若无皮,日久口唇瞤动不止。治疗:初宜疏风清热,表里两解。内服防风通圣散,日久宜养血祛风,内服四物汤加蝉衣僵蚕全蝎。外搽黄连油或紫归油频搽、或冰硼散调水或油擦唇部。相当于剥脱性唇炎。又《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唇风多在下唇生,阳明胃经风火攻,初起发痒色红肿,久裂流水火燎痛。”治宜疏风清热,表里双解。服双解通圣散加减,外涂黄连膏

猜你喜欢

  • 母疟

    病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病不内外因证》:“亦有数年不差,百药不断,结成癥癖在腹胁,名曰老疟,亦曰母疟。”即疟母、老疟。参见各条。

  • 痰膈

    膈证之一。指因七情郁结,痰涎凝聚所致的病证。《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饮食入胃,便吐粘涎,膈塞不通,便结而粪如羊矢者,此气郁挟痰阻塞胃脘也。名曰痰膈。”治用辛润涤痰法。如五汁饮加狗宝,或程氏启膈饮加

  • 出黄如糜

    证名。指泻下粪便色黄如糜糊状。《灵枢·师传》:“肠中热则出黄如糜。”参见热泻条。

  • 窦氏外科全书

    见疮疡经验全书条。

  • 李府

    【介绍】:见李中梓条。

  • 白脓疳靛

    出《颅囟经》。即白脓痢,详该条。

  • 王说山人服气法

    气功功法。结合意引、存想以进行锻炼的一种“食气”方法。见于《云笈七签》卷59中。其功法:①不拘时节,但觉饥时,即行咽气纳新,不用闭气,不求饱满;②新气上来,则旧气(浊气)下泄,当任其自出,不得抑秘;③

  • 红中微黄滑舌

    舌红中有微黄滑苔。为外邪入里化热,宜解表清里,或温病由气分转营分,宜透营转气。若舌干燥,则为腑实之象,宜通腑泄热(见《伤寒舌鉴》)。

  • 劳蒸

    病名。指蒸病。因蒸病多属虚劳,故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瘵诸证》。参见蒸病各有关条。

  • 掉尾势

    即工尾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