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叩齿

叩齿

保健气功的一组动作。又名鸣天鼓。见《诸病源候论·鬼邪候》。又名琢齿。使上、下齿互相叩击如咀嚼状。龚居中红炉点雪·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每日清晨,或不拘时,叩齿三十六遍,则气自固,虫蛀不生,风邪消散。”

猜你喜欢

  • 马刀疮

    病名。见《医学正传》卷六。《疡科准绳》卷三:“又有马刀疮,亦生于项腋之间,有类瘰疬,但初起其状类马刀,赤色如火烧烙极痛,此疮甚猛,宜急治之。”未溃者用柴胡通经汤,已溃者用救苦化坚汤。并可艾灸肩井、肺俞

  • 更衣

    出《伤寒论》。古人把上厕称为更衣,故更衣指排解大便。

  • 香橘丹

    见《中药制剂手册》。又名小儿香橘丹。茯苓、苍米(米泔水炙)、橘皮、香附(醋制)、白术(麸炒)各540克,法半夏、炒山药、莲子、炒扁豆、枳实、薏苡仁(麸炒)、厚朴(姜汁炙)、炒山楂、神曲(麸炒)、炒麦芽

  • 月信不行

    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即经闭,详该条。

  • 降逆下气

    理气法之一。与顺气同义。是治疗肺胃之气上逆的方法。例如肺气上逆,咳嗽哮喘,痰多气急,用定喘汤;胃虚寒而气上逆,呃逆不止,胸中不舒,脉迟,用丁香柿蒂汤。

  • 乳儿法

    小儿乳哺法。《幼科类萃·乳哺论》:“初生芽儿,藉乳为命,乳哺之法,不可不慎。”乳母以乳哺儿,要捉去宿乳。《备急千金要方》: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咳痢。《儒门事亲·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

  • 封眼法

    眼科金针开内障术后覆盖患眼的方法。《银海精微》主张开金针术后,患眼用湿纸层层封固。《审视瑶函》记载了在拨内障手法步骤完毕后,用芙蓉叶末加井水和匀敷贴患眼。此法现已不用。

  • 贴燲

    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又称贴燲药,泛指外敷药。与敷贴义同。其组方有寒凉药与温热药之不同;具体用法亦因病情之不一而有所差异。参见薄贴、敷药各条。

  • 真德秀

    【介绍】:人名,字景元,后改景希。南宋庆元年间进士,浦城人。尊朱熹学派,人称为西山先生。著作有《西山甲乙稿》,《大字衍义》等书。所著《真西山先生卫生歌》,通俗易懂,有重要参考价值。

  • 耳沁

    病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卷上:“耳沁,寒热交作,焮肿疼痛非常。”指聤耳之急性者。详聤耳条。小儿耳内肿痛之症。多由内有风热,复有水入耳所致。症见寒热交作,大哭不已,睡中惊啼,察其耳窍,焮红而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