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墓头回之别名。详该条。
见灵枢经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即总收法。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阳明为二阳,太阴为三阴。《素问·阴阳类论》:“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血瘕,沉为脓胕。”马莳注:“二阳者,足阳明胃经也。三阴者,手太阴肺经也。”
证名。指呼吸促急,胸部满闷。多因水饮射肺,脾湿酿痰,痰气壅阻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证治
即走罐法。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一。即眉疽,见该条。
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
出《素问·皮部论》。少阴经之阴络。名枢儒,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