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枸橘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石斛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医药丛书条。
又称肺阴。见该条。
出清·汪连仕《采药书》。为金边兔耳之别名,详该条。
是针刺面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面部和经络联系密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灵枢·五色》明确指出,在颜面,“五藏六府肢节三部也,各有部分”,并具体记
【介绍】:见祁宰条。
金代医官职称。承办帝王服用汤剂药物等事的官吏,官阶正八品。参见御药院条。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证名。指足及小腿浮肿。《素问·脉要精微论》:“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耎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胻肿,若水状也。胻,与胫同。参见胫肿、脚肿、水肿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