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类录
见中西医粹条。
见中西医粹条。
①三焦之一。指体腔的下部,自胃下口至二阴的区间。它的主要功用,是分别清浊,渗入膀胱,排泄废料,其气主下行。《灵枢·营卫生会》:“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
水泻的古称。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又称泄注、注下。《圣济总录》卷七十四:“腹胀下利,有如注水之状,谓之注泄,世名水泻。”详水泻条。
出《新修本草》。为荩草之别名,详该条。
《血证论》卷七方。白芍药五钱,甘草三钱。水煎服。治瘀血发热。
出《脉经》。亦名避经、周经。指月经周期一年来潮一次者,不属于病症。与经闭不同,但临床较为少见。
【生卒】:十八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字吉人。鸳湖(今浙江嘉兴县南)人。对吴又可的《温疫论》一书加以注释而成《补注温疫论》(1784年刻行)。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明代官名。为生药库之最高官职,主管该库事务。参见生药库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炉甘石,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粪箕笃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