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见《重庆草药》。为走游草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常春藤之别名。各详该条。
自汗证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多由湿邪阻遏所致。《证治汇补》卷三:“伤湿自汗,困倦身痛,天阴转甚,声如瓮出。”治宜健脾化湿,可用防己黄芪汤、术附汤。亦有湿火熏蒸而致者。《丹溪心法·自汗》:“
病名。戴武承《女科指南集》:“死产者,临产时胎死腹中也。”参见胎死腹中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咳逆》。又称火呃。因胃火上逆,或痰火郁遏所致。《证治汇补·呃逆》:“火呃,呃声大响,乍发乍止,燥渴便难,脉数有力。”治宜和胃降火。可用安胃饮、小柴胡汤等方。热结便秘者,可用凉膈散
出《外科启玄》卷七:即气漏、风漏、阴漏、冷漏、痔漏、血漏、瘘漏、痿腮漏的合称。详各条。
出《尔雅》。为芦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杏叶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鸦片,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岩《眼科纂要》。即风牵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