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劳嗽

劳嗽

病证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①指久嗽成劳或劳极伤肺所致者。《证治要诀·诸嗽门》:“劳嗽。有久嗽成劳者,有因病劳久嗽者,其证寒热往来,或独热无寒,咽干嗌痛精神疲极,所嗽之痰或浓或时有血腥臭异常,语声不出者,补肺汤半贴,加杏仁贝母款冬花阿胶百合各半钱。”《万病回春》卷四:“劳嗽者,干咳声哑痰中有血丝、血屑者是也。”“劳嗽者,盗汗,痰多,作寒热,脉数大无力是也。已上四者,皆是劳力、酒色、内伤或忧思郁结,阴虚火动而嗽者。”《类证治裁》卷二:“虚劳干咳,琼玉膏金水六君煎;脾肺伤损劳嗽,憎寒壮热团参饮子;心肾虚发热盗汗,劳嗽无痰,劫劳散;咳而无痰者,人参同蜜煎胡桃肉细嚼,或二味煎服,名观音应梦散。脾肺虚寒,怯冷痰嗽,加味理中汤肾阴虚,脉细数,下午寒热,干咳颊红,晨服异功散,夜服六味丸肾阳虚,脉微弱,水泛为痰,七味地黄丸肺劳久嗽,饥则胸中大痛,视上唇有白点如米西者,此虫啮其肺,百部膏乌梅槟榔,下其虫自愈。”参见劳咳条。②即火郁嗽。《丹溪心法·咳嗽》:“劳嗽即火郁嗽。”详该条。③即邪嗽、疰嗽。《鸡峰普济方》谓:“今之所谓劳嗽者,无所经见,意其华佗所谓邪嗽,真人所谓疰嗽者是也。”参见邪嗽、疰嗽条。

猜你喜欢

  • 伤胃吐血

    病证名。又称伤胃。指因酒食太过,胃络受伤所致的吐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因饮食过度,伤胃,或胃虚不能消化,致翻呕吐逆,物与气上冲蹙胃口决裂,所伤吐出,其色鲜红,心腹绞痛,白汗自流,名曰伤胃

  • 月假

    出宋·齐仲甫《女科百问》。指月经,详该条。

  • 代甲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即代指,见该条。

  • 漏胎

    病名。即胎漏。清·曾鼎《妇科指归》卷二:“孕妇或按月下血数滴,名漏胎。”详胎漏条。

  • 浊气归心

    饮食精华浓浊部分归于心脏,由心再通过经脉输送到全身,说明了心起着输送营养的总枢纽作用。《素问·经脉别论》:“饮食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 神门

    ①经穴名。代号HT7。出《针灸甲乙经》。《难经·六十六难》名兑骨。别名兑冲、中都、锐中。属手少阴心经。输(土)、原穴。位于掌后腕横纹尺侧端,当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缘凹陷中。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

  • 夺命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聚英》。《医学入门》名惺惺。位于上臂前外侧,当肩髃穴与尺泽穴连线之中点处。主治头晕,丹毒,上臂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太阳中风

    病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虚证。中风是外感风邪之意,与猝然倒地、口眼斜的中风不同。太阳中风的特征是发热恶风,汗出脉缓。《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 三阳经疟

    病名。指疟疾之发于三阳经者。《症因脉治》卷四:“疟疾者,先寒后热,发作有定期,大约巳午未三时者多。若一日一作,太阳、少阳也;间日而作,阳明、少阳也;伸欠、恶寒头痛,太阳也;发热口渴,阳明也;有寒有热,

  • 吴渭泉

    【介绍】:见吴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