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养胎

养胎

又名妊娠养胎、胎养。即妊娠期要注意饮食起居,以护养胎儿的方法。《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妊娠之人,有宿挟痾疹,因而有娠,或有娠之时,节适乖理,致生疾病,并令腑脏衰损,气血虚羸,令胎不长,故须服药去其疾病,益其气血,以扶养胎也。”《格致余论》:“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母之饮食起居,尤当慎密。”慎密,即“节饮食,适寒暑,戒嗔怒,寡嗜欲”(《幼幼集成》)以预防疾病。养胎尚应适当注意营养和饮食宜忌,如《备急千金要方》提到的避免某些对胎儿不利的食物和药物。从事一定的轻体力劳动,对胎儿的分娩有一定好处。如儿“在母腹中,其母作劳,气血动用,形得充实,……多易生产。”(《儒门事亲》)。宋·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卷一:“豪富之家,居于奥室,怀妊妇女,饥则辛酸咸辣,无所不食,饱则恣意坐卧,不劳力,不运动,所以腹中之胎受软弱,儿生之后……少有坚实者也。”此外妊母饮食起居不慎,足以影响胎儿,还可造成初生小儿发生胎寒胎热胎毒等疾患,故有养胎之说。

猜你喜欢

  • 痃气

    病名。痃的别称。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详痃条。

  • 夜合珍珠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珍珠草之别名,详该条。

  • 卒上气

    见《肘后备急方》。指突然气喘发作。为卒喘的别称。《诸病源候论·卒上气候》:“肺主于气,若肺气虚实不调,或暴为风邪所乘,则腑脏不利,经络否(痞)涩,气不宣和则上气也。又因有所怒,则气卒逆上。”详卒喘条。

  • 小眦赤

    证名。小眦红赤有虚有实,《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小眦中生赤脉,渐渐冲眼,急宜早治,此三焦积热。”而《秘传眼科龙木论》又谓:“小眦赤者,心之虚也。”故临症宜结合全身症情辨证论治。参见赤脉传睛条。

  • 眉发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眉疽。见该条。

  • 头临泣

    经穴名。代号GB15。《针灸甲乙经》名临泣;《圣济总录》名目临泣;《针灸资生经》名头临泣。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眉中直上入发际0.5寸,正视时与瞳孔相直;或于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之

  • 麸蒸法

    中湿脚肿的外治方法。即用小麦麸、花椒、生葱、盐、酒、醋拌润,放锅内炒热,将患脚熏蒸其上,盖以衣被,多蒸汗出为度,勿见风(余梦塘《保赤存真》)。

  • 蛇不过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虎刺之别名,详该条。

  • 阴突

    出清·施雯《盘珠集胎产证治》。即阴挺。详该条。

  • 谷门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枢,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