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府
即六腑,详该条。
即六腑,详该条。
病名。出《素问·痿论》。亦称痿躄。指四肢痿软无力。尤以下肢痿废,甚至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证治准绳·杂病》:“痿者手足痿软而无力,百节缓纵而不收也。”《儒门事亲》卷一:“躄者,足不能伸而行也。”其发病
【介绍】:见钱瑛条。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同房后即肿痛发者为色痔。”泛指因房劳过度而发的痔疮、肛漏、肛门脓肿等病。
见《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二十七。即加味肾气丸,见该条。
【介绍】:唐代人。画有《本草训解图》,已佚。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感受外邪引起的消渴病,有燥火、湿火之分。详燥火三消、湿火三消、消渴条。
病名。《古今医鉴》卷五:“膈噎者,谓五膈、五噎也。”即噎膈。详该条。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水葱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1卷。金·刘完素撰。清·周学海注。原无刊本,周学海于1884年刊行《周氏医学从书》时,根据刘氏后裔所藏钞本收入其中。本书对于消渴病的病因、辨证及治法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漏下血夹有白色液体。参见崩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