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手心毒。见该条。
病名。①出《疡医准绳》卷四。生于足心涌泉穴之痈疽。又名涌泉痈、井泉疽、足心痈、足心发、脚心痈、脚心毒、足底疔、穿心疔、水疔、病穿板、脚底穿心疔、穿板疽、丹疽、掌心疽、穿板龟、穿窟天蛇。因肾经虚损,湿热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海桐皮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元代儿科医家。字慎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沈好问之子,世代精于儿科,允振得其家传,亦精医术。
《内经》十二脉之一。迟而软的脉象。《诊家正眼》:“曰疏者,且迟且软也。”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白鱼尾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下颌部,承浆穴外开1寸,当颏孔处。布有面神经,颏神经和面、颏动、静脉分支。主治黄疸,面瘫,齿痛,唇口疔疮;以及齿龈溃烂,三叉神经痛等。直刺0.3~0.5寸。
同胃主降浊。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肾气丸,见该条。
胞衣的别名。即胎盘,药用名紫河车。详胞衣、紫河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