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朱钥条。
即孔穴,与腧穴同义。《圣济总录》:“窍穴虽同,而浅深各有部分,在用针者以意审之。”
经外奇穴名。《千金翼方》:“治瘕癖,患左灸左,患右灸右,第一屈肋头近第二肋下即是灸处,第二肋头近第三肋下向肉翅前亦是灸处。”《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肋头。位于胸骨两侧缘,当第一及第二肋骨头下缘处,左右
病名。指经行突发昏厥,片刻即醒,无后遗症的病症。常见有气脱、气郁、血脱、血瘀、暑厥所致。气脱者多因素体气血虚弱,经行期疲劳过度或悲恐所伤,气虚下陷,清阳不升,症见经期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发在口唇,形如鱼口,气出不臭,痰涎不收,是乃脾经发来热毒。上唇属脾,下唇属胃。”治宜清热解毒。参见驴嘴风,鱼口风等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古病名。指鬾病兼有发热,大便黄而恶臭者。治法见大便恶臭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千年健,详该条。
《兰室秘藏·胃脘痛门》方。炮姜、炮附子、黄连(酒浸)、黄柏(酒浸)、枳壳(酒浸)、生地黄(酒洗)、川芎、蔓荆子各三分,防风、人参、郁李仁、橘红各五分,当归身(酒洗)六分,半夏、升麻各七分,藁本、甘草各
【介绍】:见马良伯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