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汇言》。为野料豆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系指舌本伸长,收缩无力。《灵枢·寒热病篇》:“舌纵涎下,烦悗,取足少阴。”因心火炽盛者,症见舌吐出口外而不收,肿胀多涎,脉多洪数。治宜泻热解毒,清火涤痰,用黄连温胆汤、三黄凉膈散等加减。热病伤
出《肘后备急方》。为槐白皮之简称,详该条。
即胃津。详该条。
病名。出《治疗大全》。即手发背。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鼠李之别名,详该条。
见伤寒六书条。
即万应锭第一方,见万应锭条。
《类证治裁》卷八方。皂角七钱半,川椒、细辛、矾石、五味子、干姜各五钱。为末,囊盛,大如指,长二寸,纳阴中。治脂瘕,新产交合早,胞伤,子户失禁,精血杂下如膏。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黄芪、人参、茯神(去木)、麦门冬(去心)、白术、五味子、桂(去粗皮)、熟地黄、陈皮(去白)、阿胶(炙燥)各一两,当归、白芍药、牛膝(酒浸)各三分,炙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