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常政大论篇

五常政大论篇

素问》篇名。张志聪注:“此篇论五运主岁,有平气、有太过、有不及,各主果、谷、虫、畜、草木、生物数、声、色、味、生长收藏,皆五行政令之常,故曰五常政大论。”文中还提出了热药凉服、凉药热服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以及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等治疗法则。

猜你喜欢

  • 振埃

    古刺法名,五节刺之一。《灵枢·刺节真邪》:“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阳病属外,故针刺循行于四肢体表的经脉(外经)予以治疗。该篇还指出,气满闭塞,咳逆喘息等取用天容,廉泉等穴即属本法,并谓其“病恶埃

  • 五运行大论篇

    《素问》篇名。五运,即五行之气,因其变化运行,故名。本文介绍了司天、在泉、左右间气的循行规律,以及五运的由来和六气的作用。文中又指出人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即谓“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的道理。

  • 狄仁杰

    【生卒】:607~700【介绍】:唐初政治家。又名狄梁公。曾任丞相,善医,尤长针术顕庆(656~660年)中,应制入关。途中,为一富室十四五岁鼻端生肿瘤如拳大的患儿施行针术,赘疣(肿瘤)应手而落。

  • 小方脉

    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幼科的别称。专治小儿疾病,相当于现在的小儿科。宋代太医局,元、明、清太医院均设有此科。参见九科条、十三科条。

  • 耳垢

    耵聍的俗称。详该条。

  • 二味拔毒散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雄黄、白矾各等分。为末,茶水调敷患处。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疮等症。

  • 舌上疮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二。由心脾积热熏蒸,或妊娠胎火上冲所致者,症见舌上生疮,舌裂舌肿,或时流鲜血,口臭便秘,脉实有力。治宜清热泻火解毒。用黄连解毒汤、导赤散或甘露饮等加减。气虚,舌疮久治不愈者,

  • 补脾摄血

    同补气摄血。是治疗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所致的出血证候的方法。如月经先期,血量较多,色淡质稀,脉虚弱无力;下血紫暗,或先便后血、脘腹隐痛、面色白,脉细弱;反复皮下出血,神疲乏力,头眩心悸,脉虚细弱;溃疡病

  • 产后疸症

    病名。见高淑濂《胎产方案》。多因产后气血更虚,风寒湿邪乘虚入胆,郁而化热,蕴蒸胆汁,泛溢肌肤,皮肤色黄,甚者目黄,尿黄如茶汁者,治宜加减阴疸汤(人参、柴胡、白芍、甘草、干姜、半夏、党参)。阳亏者加桂附

  • 一叶一枝花

    见《湖南药物志》。为盘龙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