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因肾阴虚损,肝气偏盛,胎气上逆,上冲心胸。症见烦躁不安,甚则胁痛,喘急。参见子悬条。
见《本草述》。为乌蔹莓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针灸医生。籍贯不详。精通针法,善用补泻法治病。
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高良姜之简称,详该条。
证名。指骨痿。《医宗必读·痿》:“肾痿者,骨痿也。”详骨痿条。
即心气实。《灵枢·本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参见心气盛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通天,见该条。
经穴名。代号DU12。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位于背部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三肋间动脉后支。主治身热,咳嗽,气喘,惊厥,癫痫,脊背强痛,疗疮;以及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炎
病证名。亦名经水全白。《竹林女科证治》:“经血来时而色白者,兼见五心烦热,小便作痛,面色青黄,乃气血俱虚之症。宜服乌鸡丸。”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寒气,则呕吐恶心。”参见七气、九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