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不寐

不寐

病证名。出《难经·四十六难》。又名不得卧不得眠、不能眠、失眠等。指睡眠时经常不易入眠,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之症。《景岳全书·杂证谟》:“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不寐虚症,多因阴血亏损,中气不足,或心脾两虚所致。因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者,常兼虚火偏亢,症见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甚则五心烦热多汗口干舌红、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血为主。火亢则兼降心火,方用酸枣仁汤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因中气虚弱者,症见失眠,神疲乏力,食欲减退。治以补气为主,方用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因心脾两虚所致者,症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饮食减少,面色少华,舌淡,脉细。治宜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寿脾煎等。也有因胆虚所致者,详见胆虚不眠条。实证不寐,有外感时邪和内邪滞逆之不同。外感时邪者,有表热不得卧里热不得卧半表半里热不得卧血热不得卧气热不得卧余热不得卧虚烦不得卧等。详各该条。内邪滞逆者,又有痰浊内阻、水气凌心肝火胆火、胃中不和数种。痰浊内阻者,症见不寐,呕恶胸闷,苔腻脉滑,治以化痰为主,用温胆汤加减。水气凌心者,症见不寐而心下动悸,胸中漉漉有声,治宜逐饮祛湿,用平胃散控涎丹等方。肝火、胆火、胃中不和者,详见肝火不得卧胆火不得卧胃不和卧不安等条。

猜你喜欢

  • 医方大全

    见名方类证医书大全条。

  • 吃忒(te 特)

    即呃逆,又称咳逆。古称哕。《儒门事亲·治病百法·咳逆》:“咳逆,俗呼曰吃忒。”详呃逆条。

  • 杂病心法要诀

    书名。5卷(即《医宗金鉴》卷39~43)。清·吴谦等撰。本书重点论述内科杂病(包括中风、类中风、痉病等四十余种病证)的证治。正文均编为七言歌诀,并用注释加以说明与补充,内容比较简要,选方切于实用。

  • 矫摩

    推拿的古称。出《说苑》。《苍颉篇》:“矫,正也。”《易·说卦传》宋衷注:“曲者更直为矫,直者更曲为揉。”一说矫通挢,是举的意思。

  • 重下痢

    病证名。指以里急后重为突出的痢疾。《诸病源候论》卷十七:“重下利者,此是赤白滞下利,而挟热多者,热结肛门,利不时下而久气,谓之重下利也。”治宜清热活血。用芍药汤加减。

  • 胃经失血

    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三。多因饮食太饱,或中气失调,邪热在中,迫血妄行所致。治宜清热凉血,药如犀角、地黄、丹皮、甘草、玄明粉之属。亦有饮食过饱,胃中寒冷不能消化,食物与气上冲,伤裂胃口而吐血鲜红或紫黯

  • 血虚生风

    由失血、贫血或肝血不足而内生的风证。参虚风内动条。

  • 鼻搧

    证名。系指鼻翼搧动。由肺热炽盛、热毒熏蒸鼻窍致“鼻搧气促”(《疫痧草》卷中)。症见鼻翼搧动、鼻孔煤黑,干灼或衄血、鼻促气热,口干欲饮。治宜清肺泻热。可选用清瘟败毒饮或加减普济消毒饮。若鼻窍出血,可酌加

  • 精血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的统称。血本源于先天之精,而生成于后天饮食水谷;精的形成,亦靠后天饮食所化生,有“精血同源”之说,精血的盈亏决定人体的健康与否。由于肾主藏精,肝主藏血,如精血不足,一般治以养

  • 苏沈九宝汤

    《丹溪心法附余》卷五引《简易方》方。桑白皮、甘草、大腹皮、官桂、麻黄、薄荷、陈皮、紫苏、杏仁各六分。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乌梅半个,水煎服。治老幼素有喘急,发则连绵不已,咳嗽哮吼,夜不得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