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黄解毒汤

三黄解毒汤

①《妇科玉尺》卷二方。大黄黄连黄柏黄芩、焦栀子等分。水煎服。治妊娠伤寒五、六日后,表邪悉去,但烦躁发热大渴,小便赤,大便秘,或利下赤水六脉沉实,邪在里者。若得沉弦有力之肝脉,内症烦满消渴,倍栀子,加当归一钱半、甘草五分;得沉数有力之心脉,内症烦躁心中热,倍黄连,加麦门冬一钱;得沉缓有力之脾脉,内症腹胀满谵妄,倍大黄,加枳实厚朴各一钱;得沉滑有力之肺脉,内症喘咳胸满多嚏,倍黄连,加桔梗五分、葶苈子一钱;得沉实有力之肾脉,内症下重足肿,寒而逆,倍黄柏,加熟地黄一钱、炮姜五分。②《疡医大全》卷十七方。黄连二钱,黄芩、焦栀子、黄柏各一钱五分。水煎服。治咽痛

猜你喜欢

  • 腑输精于脏

    脏腑相合的一种理论。五脏主藏精,六腑主饮食的消化、吸收和传送。五脏的藏精有赖于六腑的消化、吸收、输送水谷精微,故称腑输精于脏。《灵枢·五味》:“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素问·五脏别论》:“五味入口,藏

  • 仲景十二脉之一。母子相乘的脉象。金行乘水,木行乘火。《诊家正眼》:“曰顺者,金乘水,木乘火也。”

  • 宣明论方

    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条。

  • 虚涎

    六涎之一。由虚热上蒸,其涎并上。其症“初发作时,先觉清涎满口,渐闻心前有一物,上触咽喉中急促,闷倒不觉”(《史载之方》)。治宜灸气海,补暖脾胃。

  • 钱串草

    见《草药手册》。为排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 白茯苓

    见《素问玄机原病式》。为茯苓之处方名,详该条。

  • 蓝纹舌

    舌见蓝色紊乱条纹,为胃气衰微,肝气相乘,或有寒积结滞中焦之象,宜舒肝扶脾,或温中散寒(见《伤寒舌鉴》)。

  • 内外踝尖

    即足两踝,见该条。

  • 阴虚痿

    痿证之一。多由久病或房欲不节,肝肾不足,阴虚火旺,伤及筋骨所致。《证治汇补·痿躄章》:“阴虚痿者,……自觉两足极热,上冲腿膝,痠弱痿软,行步艰难,不能久立。”可伴见头昏目眩,舌质红,脉细数等症。治宜滋

  • 疳疾

    出《颅囟经》。即疳。详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