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张聿青医案>产后

《张聿青医案》产后·

右 产后数载,经事不行,然于当至之期,辄腰腹作痛,有欲行不行之势。此冲气不和,冲脉不利,理宜宣通营卫。兹以喉证之后,余毒未清,不得不为兼顾也。

郁金(五分) 光杏仁(三钱) 生牛膝(三钱) 炒川断肉(三钱)射干(四分) 蜜炙香附(二钱)大贝母(二钱)卷柏(一钱五分)延胡索(一钱)桃仁(二钱)橘络(二钱红花汤拌炒)

右 胎前痛痢,因病而产,产后痢仍不止,里急后重,粕腻色赤而黑。气瘀交阻,极重之证。备方以冀造化。延胡索(一钱五分)砂仁(后入七分)茯苓(四钱) 楂炭(三钱)乌药(一钱五分) 煨木香(五分)广皮(一钱) 赤砂糖(五钱上三味同炒枯研末绢包入煎)泽兰(二钱)伏龙肝(一两煎汤代水)另用楂炭三钱,赤砂糖六钱,二味同炒枯研末,米饮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药汁送下。

复诊 痛坠已退,腹满亦减,然痢数仍在十次以外。气瘀未化,而脾虚气弱,不克厘清。虽见转机,尚不足恃。

于术(土炒二钱) 煨木香(五分)延胡索(酒炒一钱五分) 土炒陈皮(一钱)泽泻(一钱五分)茯苓(四钱)桂枝(五分)赤芍(土炒一钱五分)泽兰叶(二钱)伏龙肝(一两五钱煎汤代水)仍用前法楂炭砂糖丸。

【三诊】 恶露稍鬯,痛痢渐止。出险履夷,殆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土炒于术(二钱) 酒炒延胡(一钱五分) 楂炭(三钱)炮姜(五分)砂仁(七分)泽兰叶(二钱)茯苓(三钱)丹参(二钱)降香(一钱五分)桂枝(五分)

右 产后不慎,营卫气血不宣。势入损途,有鞭长莫及之虞。延胡索(二钱)蒲黄(二钱)桃仁(二钱) 酒炒红花(一钱五分) 炒赤芍(二钱)泽兰叶(二钱)徭桂(一钱)川芎(一钱)

上药醋浸一宿煎。另用西血珀二分,空心先服。

右 产后不时发热,腹中作痛。营虚挟滞未清,久恐延损。延胡索广郁金乌药楂炭降香砂仁青蒿西血珀 制香附

刘(右) 产后两月,下痢不止,色黄而腻,身热脉濡。气湿不宣,恐成休息。

广皮 煨木香泽泻南楂炭(赤砂糖三钱同炒枯研末绢包入煎)茯苓枳实乌药生薏仁赤芍甘草三分煎汤收入)砂仁

右 产后恶露未清,营气阻滞,营失流畅,气聚成形,腹中痛胀,寒热往来。脉数而弦恐从实变虚,而至难复。

醋炒柴胡延胡索金铃子 台乌药麦芽当归炭 炒赤芍郁金南楂炭 震灵丹

马(右) 新产之后,气逆如喘,痰多白腻,不能着卧。心悸汗出,耳鸣头晕,悉与气逆之轻重而为出入。夫产后发喘,历代名贤咸以为阴虚虚火克金,肺气欲绝,最为危险之候。救援之法,则有生脉。阅前方按法施治,应验不验。详询起居,知胎前与初产之时,曾以湿巾揩身,窍毫疏泄,百脉弛张之际,其水寒之气,袭于外则应于内,内经谓形寒饮冷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经文如此,与病大致相符。今诊六脉虚微,右寸关沉弦。半身以上疹 密布。外无感触,安得有此。云翁先生所见独精,药归平淡,转比生脉等方稍有起色。兹从其意,略再扩充,作背城之一。但病在危急,平反前方,济与不济,非所计也方草商之。旋复花(二钱) 光杏仁(三钱)川桂枝(五分)地骨皮(一钱五分与川桂枝同炒) 紫丹参(二钱)僵蚕(一钱五分)茯苓(四钱)橘红(一钱)

王(右) 产后旬日,外感风邪,头痛发热,得汗不解,两日来恶露涩少,少腹作痛,按之微硬,牵引腰尻,动辄作痛。脉数浮大,左部沉迟。风邪袭于外,气瘀阻于内,恐成时证。姑疏风而宣通营卫。

当归酒炒荆芥川芎五灵脂莪术乌药延胡索丹参泽泻楂肉炭乳香没药母草(煎汤代水)

某(右) 产后腹痛有形,临圊更甚,自汗便秘。此恶露未清,营郁气滞也。延胡索金铃子 焦楂炭 炒赤芍火麻仁乌药香附归尾香橼皮 上徭桂(饭丸)

凡产后瘀行之期,男胎约半月,女胎须一月,恶露方清。稍稍自汗,不妨汗则血之所化,自汗而并无烦扰之象者,不必治其汗也。(清儒附志)

韦(右) 小产之后,气血两亏,胃呆少纳,头痛眩晕心悸,腰酸带下。拟补气和营熄肝。

党参(三钱) 炒木瓜皮(一钱五分) 杭白芍(酒炒一钱五分) 浓杜仲(三钱) 炙甘草(三分) 酒炒当归(二钱)茯苓神(各二钱) 生熟谷芽(各二钱)黑豆衣(三钱)玫瑰花(二朵)

【二诊】 甘以益胃,酸以制木,胃纳稍起,心悸眩晕亦减,然带下不止。前法再参固摄。

党参(三钱) 生山药(三钱)黑豆衣(三钱) 炙黑草(三分) 浓杜仲(三钱) 炒木瓜皮(一钱五分)牡蛎(五钱) 潼沙苑(盐水炒三钱) 池菊(一钱五分)茯神(三钱)

【三诊】 心悸已定,胃纳不馨,带下眩晕。再和中健脾,以退为进。

半夏(一钱五分) 范志曲(炒一钱五分)陈皮(一钱)砂仁(五分)莲须(一钱) 炒山药(三钱)炒于术(二钱) 潼沙苑(盐水炒三钱) 资生丸(四钱二次服)牡蛎(四钱)

王(右) 怀孕七月,忽然头痛发痉,神昏不语名曰子痫。都缘胎热有余火风鸱,张胎受热迫,竟至胎坠。

乃小产之后,恶露不行,神糊妄语。脉象弦紧。此由败血上冲,极为危险。拟方请商。丹参(二钱) 酒炒荆芥(一钱五分)五灵脂(酒炒三钱) 全归(三钱)泽兰(三钱)川芎(一钱)延胡索(酒炒一钱五分) 赤苓(三钱) 西血珀末(蜜调冲六分) 生蒲黄(一钱五分) 热童便(半杯冲)益母草(煎汤代水)

周(右) 产后恶露未行,气血凝滞,腹中有形作痛,临圊更甚。脉细关弦。气升汗出不止。此营滞阻气,气滞为液,液泄为汗。宜宣通和化,所谓通则不痛也。延胡索金铃子 焦楂炭 炒赤芍火麻仁乌药香附归尾香橼皮 上徭桂(饭丸)

汗为血之液,夺血者无汗,此指脱血者言也。产后瘀露,乃有余之血,非脱血可比。初产百脉沸腾,阴虚阳亢,啜热汤饮而津津汗出者,此卫气流通,阳从汗泄,身体自觉舒和。金匮云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此之谓也。若绝无汗,则卫气闭塞,必将有发热之症矣。所以产妇宜微汗,而不宜无汗,宜有汗而不宜多汗。

案中荣滞阻气数语,得古圣之粗髓而融化之,言言金玉,字字珠玑,直足与金匮相颉颃矣。(文涵志)

【二诊】 上逆之气稍平,而临圊仍然腹痛,大便艰涩。血燥气滞。前法参入子和玉烛散出入。

炙生地 酒炒归身 制香附金铃子延胡索川朴 缩砂仁赤芍酒炒上湘军(后入二钱) 徭桂(饭丸)

【三诊】 脉弦稍收,便稍转润,临圊作痛亦减。足见血燥气滞,府浊因而不泄。前法再参破浊。

金铃子九节菖蒲川朴郁金藿香延胡 磨沉香赤芍香附砂仁火麻仁【四诊】 痛势已定,惟临圊尚觉不爽。的是血凝气滞,不能上交少阳,而反下陷于太阴也。前法再进一筹。

醋炒柴胡(五分) 金铃子(一钱五分) 楂炭(三钱)香附(二钱) 杭白芍(三钱) 醋炒青皮(一钱)当归(二钱)砂仁(五分)乌药(一钱五分)

卢(右) 胃痛日久不止,经来淋沥,少腹坠痛,两足酸楚,不能步履。营血不足,营滞未楚。调治不易。

生熟蒲黄元胡索茜草炭 乌贼骨 制香附蒺藜当归川断肉川芎乌药降香服此方后,下血球形如长芋,坠痛乃减,盖小产也。小产亦宜服苦草汤。(正蒙附志)

【二诊】 热势渐退,少腹痛坠亦定。再和营而除陈布新。当归川芎桑寄生酒炒荆芥蒺藜秦艽丹参炒川断茯神泽兰【三诊】 少腹坠痛渐定,营卫渐通,手足酸痛大退。再除陈布新,宣通络坠。

怀牛膝酒炒荆芥当归秦艽川芎桑寄生酒炒红花川断丹参泽兰【四诊】 小产仅二旬耳,当风纳凉,视同儿戏。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岂值头疼身热而已哉。姑以轻剂疏之。川芎当归秦艽续断丹参桑寄生牛膝僵蚕玉竹苏子 酒炒荆芥

李(右) 胎前感风,产后不彻,咳嗽三月有余,痰多口腻,凛寒内热,汗出不能左卧。脉象细数微滑。久咳损肺,阴阳之二气有偏,气即为火,液即为痰,证入损门,非才疏者所能言治也。

沙参(三钱) 光杏仁(三钱) 蛤粉(三钱) 炒苏子(三钱) 炙紫菀(一钱)川贝母(一钱五分)旋复花(二钱) 白茯苓(三钱) 盐水炒橘红(一钱)

【二诊】 咳嗽虽减,然仍不能左卧,大便旬日方行,心悸目昏,凛热汗出。皆属损象,不敢言治。

沙参(四钱)川贝母(二钱) 光杏仁(三钱) 炒枣仁(三钱) 生山药(三钱) 大天冬(三钱)生白芍(一钱五分)当归炭(一钱五分) 炒怀牛膝(三钱) 炙款冬(二钱)茯神(三钱) 都气丸(三钱开水先送下)

朱(右) 产后匝月,少腹坠痛,腿股腰尻作酸带下阵阵,向来并有结块同下,腹满不舒,胃钝少纳,脉象弦紧。此由旬日之间恶露停留,旋虽复至,而脉络已滞,遂令瘀浊化带。恐其崩败。

当归(酒炒二钱) 川断肉(三钱)茜草炭(一钱) 白蒺藜(三钱)茯神(三钱) 川贝(一钱)乌贼骨(三钱) 紫丹参(二钱)泽兰叶(一钱五分) 南枣(三枚)

改方加炒熟地四钱,乌药一钱五分,香附二钱。

【二诊】 带下稍减,少腹仍痛。还是瘀浊未清。

当归(二钱) 白蒺藜(三钱) 制香附(二钱) 乌贼骨(三钱) 川断肉(三钱) 紫丹参(二钱)台乌药(一钱五分)茜草炭(一钱五分) 生熟谷芽(各一钱) 鲍鱼片(酒洗二钱)

【三诊】 稍下紫瘀,少腹坠痛已定,带下亦减。然胃仍少纳,头巅作痛。再参和中泄木。

蒺藜(三钱) 乌贼骨(三钱) 全当归(酒炒二钱)川芎(一钱)黑豆衣(三钱)茜草炭(一钱五分)佩兰叶(一钱五分) 池菊(一钱五分) 生熟谷芽(各一钱) 鲍鱼(酒洗二钱)

【四诊】 瘀露通行,带下已止,而外感风邪,咳嗽痰多音塞。肝气郁发,胸脘作痛。再平肝调气,参以疏风。

前胡(一钱) 象贝(二钱) 乌贼骨(二钱) 冬桑叶(一钱) 陈香橼皮(一钱) 炒杏仁(三钱)橘红(一钱)牛蒡子(三钱) 制香附(二钱)砂仁壳(五分)

郑(右) 因痢而产,产后痢仍不止,腹痛里急后重,恶露不行,少腹按之硬痛,所下之色。夹杂瘀黑,杳不思纳,胸脘不舒。脉滞而硬。此暑湿热三气郁阻肠中,瘀露不行,府气更加郁结。胎前下痢,产后不止之条,古人言之郑重,非虚语也。勉拟通化一法,以希天佑。木香(七分)乌药(一钱五分)泽兰(二钱) 土炒白芍(二钱)五灵脂(酒炒二钱) 生蒲黄(五分)乳香(去油六分) 延胡(二钱)山楂(四钱赤砂糖七钱拌炒绢包) 赤白苓(各二钱)炮姜(五分)伏龙肝(一两五钱煎汤代水) 又 楂肉(四钱) 赤砂糖(七钱二味拌炒枯研细为丸每服三钱)

【二诊】 投剂之后,屡下紫黑瘀块,少腹亦舒,圊数顿减其半。然临圊犹然后重,气坠不爽,全不思纳,胸中似乎有物哽塞,由此而饮食更觉妨碍。脉虚无力,苔白少华。恶露既通,府中之阻滞稍宣,而中阳结痹。虽得转机,尚不足恃也。

参须(六分)乌药(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苏木(五分) 酒炒延胡(一钱五分) 赤砂糖(五钱)楂炭(二钱与砂糖同炒包煎) 熟附片(五分) 公丁香(二分)茯苓(二钱)乳香(五分)粳米(一两包煎)伏龙肝(一两煎汤代水)

改方 服方哽塞处觉灼热微痛,去参须丁香

【三诊】 头面遍身发出赤 ,口渴较前稍定。暑热之气,藉得外越。无如少腹结块虽消,而按之尚觉作痛,下痢虽大减疏,然昼夜犹然在二十次左右。少腹之痛松,则胸中之痛甚,上下互相联系。良以冲瘀未清,则冲气逆上,盖冲脉起于气街,而布散于胸中,所以此响而彼应也。鼓棹迎风,茫茫涯岸。再为宣瘀,以冀冲脉得通,胸中得旷,若能安谷则昌。

细生地(姜汁炒炭四钱) 酒炒归尾(二钱) 生牛膝(三钱)五灵脂(酒炒三钱) 炙乳香(五分)单桃仁(去皮尖打三钱) 台乌药(一钱五分) 元胡索(一钱五分) 生蒲黄(七分) 赤白苓(各二钱)生米仁(四钱) 生熟木香(各三分)人参回生丹(一丸分二次化服)

改方去回生丹,加橘白一钱香稻根须五钱玫瑰花二朵得效。(正蒙附志)

陶(右) 产后血虚气坠,肛前结痔,大便妨碍。宜育阴润肠。

龟甲丹皮炭 白蒺藜火麻仁丹参杏仁当归秦艽泽泻白芍

吴(右) 半产之后,恰经二月,即食瓜果,脾阳损伤,致健运无权,大便泄泻,泻则脘腹稍舒。寒湿伤阳,治宜温化。

白术(一钱五分) 川朴(一钱)草果仁(四分) 连皮苓(四钱)泽泻(一钱五分) 熟附片(三分)广皮(一钱)炮姜(五分)猪苓(二钱) 煨木香(五分)

某(右) 温通气机,运旋脾土,胀势仍然不退,少腹滞坠不舒,小溲不利。脾虚不运,营血虚微,水中之火,不能生土。产后当此,图治为难。

茯苓丹参猪苓泽泻泽兰上广皮砂仁(六粒) 金匮肾气丸(六钱分二次服)

某(右) 产后旬余,偏左头痛,恶露通行,频有带下。脉形弦细。此血虚生风,而阳气上升。姑养血熄肝。

蒺藜阿胶赤芍丹皮 蜜水炒川芎当归石决明菊花川断 益母草(煎汤代水)

某(右) 新产九朝,甫产之后,血从上冒,幸半时之久,即得安定。而肝阳由此上逆,冲胃则为呕吐,乘脾则为泄泻,扰神则为不寐。今胃逆之极,甚而作呃。脉左倍于右,按之鼓指。深恐阳升太过,而致发厥。急为镇逆,参以宁神。半夏曲(二钱)旋复花(一钱五分) 炒枣仁(二钱)丹参(二钱) 上广皮(一钱)赭石(三钱)朱茯神(三钱) 磨刀豆子(四分)泽兰(二钱)龙齿(四钱) 煨生姜(二片) 姜汁炒竹茹(一钱)益母草(煎汤代水)

改方 呃止,加砂仁四分。

储(右) 产后恶露淋沥,偏右肢体络隧不舒。人身左半主血,右半主气。右半不舒,似属气病,殊不知左半虽血为主,非气以统之则不流,右半虽气为主,非血以丽之前,易散。今脉象坚细,重取带弦,系陈者不除,新者不布之象。拟和营调气,俟淋沥止后再商。当归炭(二钱) 炙乌贼骨(四钱) 生熟蒲黄(各四分)茯苓神(各二钱)橘络红花汤拌炒一钱)郁金(一钱五分) 左秦艽(一钱五分) 炒赤芍(一钱五分) 紫丹参(二钱) 制香附(炒黑成炭研二钱)降香(二钱)

右 新产之后,恣食冷物,以致恶露不行,腹中结块作痛。姑拟宣通,以觇造化。延胡索(酒炒一钱五分)当归须(二钱)五灵脂(酒炒三钱) 炒赤芍(一钱五分)干漆(炒令烟尽一钱五分) 炒蓬莪术(一钱五分) 南楂炭(三钱)乌药(一钱五分) 山甲片(一钱五分)

又 结块已化,腿足作痛,是必瘀流络隧。寒热交作,阴阳争战。再为宣通。延胡索(一钱五分) 制半夏(二钱)郁金(一钱五分)青蒿(二钱) 南楂炭(三钱) 大豆卷(三钱)酒炒当归(二钱)乌药(一钱五分)红花汤炒橘络(一钱)

徐(右) 小溲畅利,腹胀满不舒,心背掣痛。阳气不能流畅,致阴气凝聚,五内外 皆阻。产后当此,险如朝露也。

大熟地(四钱) 老生姜(二钱与熟地同炒) 制川乌(四分)延胡索(酒炒二钱) 炒蜀椒(二分) 川郁金(一钱五分) 全当归(酒炒二钱) 单桃仁(去皮尖打三钱) 熟附片(四分) 制香附(二钱研)人参回生丹(一丸分二次服)

【二诊】 心胸作痛已止,恶露亦得稍通,是分娩至今未有之事也。但腹胀如前,虽得稍稍宣通,还是车薪杯水,尚难恃为稳当。

炮乌头(四分) 酒炒蜀椒(三分) 大熟地(四钱) 老生姜(二钱与熟地同炒) 炒全归(二钱) 川郁金(三钱) 熟附片(四分)延胡索(酒炒二钱)川芎(一钱)五灵脂(酒炒四钱)泽兰叶(三钱) 炒茺蔚子(四钱)人参回生丹(半丸药汁送下)

黄(右) 向有肝阳,营阴虚亏,而以多食桂圆,辛甘温热,血热内迫,胎息不固,遂致四月而坠。胎下之前,与胎下之后,血来如涌,营血暴亏,风阳上逆,一时头晕耳鸣,神识昏乱,幸即平定。然神情倦怠,言语有时错乱,目从上窜,手足搐动,频渴引饮,二便皆热,阴户碎痛。脉象虚弦,舌苔浮糙。皆由血虚之极,不能荣养肝木,木燥生风,有厥脱之虞,不可泛视也。拟滋肾养肝。

大生地(六钱) 生牡蛎(一两)大麦冬(三钱) 块辰砂(三钱)鳖甲(五钱) 清阿胶(四钱)炒白薇(三钱)丹参(二钱)茯神(三钱) 炙龟板(五钱) 杭白芍(一钱五分)淡菜(一只)热童便(半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