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张聿青医案>痞气

《张聿青医案》痞气·

江(左) 嗜饮中虚,气失旋运,水谷之气,不化为津,转化为痰。痰阻营卫,寒热交作,必得便解粘腻,痰尽方舒。食入后中脘久痞。脉形濡弱。脾胃愈亏,则浊痰愈甚,前人有见痰休治痰之说,宜以脾胃为本。

别直参(另煎冲一钱) 炒于术(二钱) 陈橘皮(一钱) 炒竹茹(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 生薏仁(三钱) 炒枳实(一钱) 缩砂仁(五分后下) 生熟谷芽(各一钱五分)

李(左) 肝木不和,腹胀脘痞不纳,时发时止,甚则心神恍惚。脉左关独弦。此厥气失疏,风阳扰攘也。

金铃子 白蒺藜广郁金广皮砂仁白芍香附枳壳茯神炒枣仁香橼

袁(右) 痞满大退,而少腹滞坠不舒。此气湿不泛于上,而压于下。再为疏通。

香附薤白头 云茯苓陈皮沉香片 整砂仁半夏泽泻天麻猪苓【二诊】 少腹滞坠已舒,而右胁胀满。无非痰气窒塞。

半夏香附栝蒌仁 淡干姜川雅连 云茯苓竹茹薤白头 白金丸

姜(左) 气虚湿痰内阻,营卫不克宣通。往来寒热,误投阴腻之物,寒热虽止,而脘痞少腹满,腿肢作酸。

此阳气不克营运。恐成胀病。

上安桂(三分饭丸) 制香附(二钱) 制半夏(二钱)薤白头(三钱) 连皮苓(三钱)山楂炭(四钱)半硫丸(八分药汤送下)

陆(左) 胃气渐开,而食入后每觉痞满,片刻即舒,平日往往涌吐酸涎。舌苔虽渐化薄,而尚嫌黄浓。良以中阳不足,湿痰不克运化。拟温理中阳。

党参(二钱) 蜜炙干姜(三分) 生薏仁(三钱)橘白(一钱)泽泻(一钱五分) 炒于术(一钱五分)云茯苓(三钱) 制半夏(一钱)玫瑰花(去蒂二朵)

【二诊】 补气温中,舌苔化清。的是中虚湿热不克旋运。但时为不寐,良以胃有湿痰,胆寒肝热也。

参须(八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橘皮(一钱) 广藿香(一钱五分) 炒枳实(八分) 姜竹茹(一钱)白茯苓(三钱) 生熟谷芽(各一钱) 缩砂仁(四分)玫瑰花(二朵)

某 不纳不饥,稍稍纳食,中焦如阻,泛酸欲吐,寤难成寐。脉细濡,关部带滑。此湿热郁阻中州,致脾清不升,胃浊不降。六腑以通为用,宜辛以开之。

半夏干姜茯苓麦芽竹茹上广皮 川连泽泻佩兰

【二诊】 辛开苦降,中脘较舒,泛酸呕吐之势稍缓。然犹杳不思纳,略进稀糜,尚觉胀满,腹中攻撑不和,大便不解,寤难成寐。脉右部弦滑。胃府之气,略得通降,而肝肠暗动,遂令木郁土中。前法再参平肝泄木。

川雅连(淡吴萸同炒) 制半夏茯苓神 金铃子延胡索广陈皮枳壳竹茹【三诊】 胀满较舒,痞阻稍松,吐出稠痰,寤得成寐,饮食得以渐进。但脉象尚带弦滑,舌红苔黄。肝胃不能和洽,从效方再望应手。川楝子香附茯苓神 制半夏竹茹延胡索青皮薤白头 左金丸

【四诊】 两和肝胃之气,似觉稍和,而胸脘仍然胀满,心胸之间,时觉烙热,痰中带红。脉左寸关带弦,尺部数细,右寸关弦滑,尺部坚硬,舌苔白腻,而底质带红。前人谓气有余、便是火,所以心胸烙热者,良由肝胃之气不和,气郁生火,气之所在,即火之所在也。再理肝胃之气,而和肝胃之阴。

石斛蒺藜蜜炒青皮黑山栀郁金半夏曲金铃子 土炒白芍杏仁竹茹【五诊】 脉左寸关弦象稍退,右关脉弦滑亦稍柔和。胀满渐舒,略能安谷。再从肝胃调和。

石斛半夏白芍茯苓炒香豉 金铃子 广陈皮蒺藜山栀降香【六诊】 两关弦象稍柔。胃纳亦日见起色,胀满已舒。但舌苔中心浓 ,微带黑色。仍当从于肝胃议治。

半夏石斛白芍茯苓黑山栀 薄橘红沉香曲 丹皮 炒杏仁竹茹

某 中气虚弱,不饥不纳,二便不利,中脘痞阻,卧难成寐。脉细而滑,口腻苔浊。湿热郁阻,升降失司。拟开上焦。

半夏郁金川雅连 光杏仁枳实广陈皮干姜薤白佩兰叶 栝蒌皮 炒竹茹【二诊】 中脘痞阻,饮食不进,口腻痰多。脉象濡滑。浊阻胃中。先为通降。藿香半夏石斛广皮茯苓佩兰叶 川朴大腹皮栝蒌皮枳实佛手竹茹【三诊】 通降胃府,仍然不纳,略一进谷,辄中脘不舒,味变酸浊。脉象濡滑。痰湿闭阻胃口。再降胃化痰,而宣气郁。

香豆豉 炒杏仁黑山栀 栝蒌皮降香屑(四分) 上川朴 制半夏枳壳生姜

【四诊】 脉象濡细,重按少力,舌苔白腻不化。不纳不饥。中气不足,不能化浊。再扶持中气,而展胃阳。人参须 制半夏橘白佩兰叶 炒谷芽益智仁 云茯苓玫瑰花竹茹砂仁(二粒)

【五诊】 扶持中气,而展胃阳,稍能知饥安谷。药既应手,宜再扩充。人参须(八分) 淡姜渣(三分)茯苓(三钱)佩兰叶(八分)玫瑰花(二朵)益智仁(六分)制半夏(一钱五分)橘白(一钱) 焦麦芽(二钱)

【六诊】 胃气虽得稍醒,然略一多纳,气辄上冲。脉濡细,右关带滑。中气不足,不能运化,以致湿热结聚,通降无权。拟苦辛开通。

半夏(一钱五分) 川连(四钱)藿香(一钱五分)枳实(一钱)佩兰叶(一钱)橘皮(一钱)干姜(二分)茯苓(三钱)竹茹(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