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张聿青医案>呕吐

《张聿青医案》呕吐·

(附吞酸 吐蛔)

陶(左) 胃有停饮,不时呕吐。水为阴类,非阳气旋运,不能消化。拟半夏茯苓汤苓桂术甘汤两方出入。

半夏(三钱) 上广皮(一钱)川桂枝(四分) 公丁香(三分) 广藿香(三钱) 淡干姜(四分)白蔻仁(七分后入) 白茯苓(五钱)

右 身热气冲呕吐。木不条达也。

桑叶粉丹皮 金铃子 制半夏生薏仁 新会红 制香附赤白苓白蔻砂仁

沈(右) 脾虚木旺,木侮胃土。中脘作痛,甚则呕吐,大便时泻时止。脉左关弦。木郁土中,久恐延膈。

上徭桂(四分饭丸先服) 缩砂仁茯苓蒺藜枳壳上广皮 制半夏天麻香橼

左 和胃中阴阳,呕吐仍来。苔灰舌白。从苦辛进退之。

半夏(一钱五分)川桂枝(四分) 炙黑草(二分)人参须(七分)枳实(八分) 淡干姜(五分)川雅连(五分) 白茯苓(三钱)生姜汁(一匙)

左 镇逆平肝,诸恙暂退。而日来气复上冲,甚则呃忒,间有呕吐。风木上干。再壮水以涵风木。

熟地(四钱炒松)牡蛎(五钱) 土炒白芍(一钱五分)茯神(三钱)橘白(一钱)大麦冬(三钱)磁石(三钱)半夏曲(一钱五分盐水炒) 白蒺藜(三钱)

陈(左) 食入辄作呕吐。脉两关俱弦。肝阳冲侮胃土,久恐成膈。拟苦辛通降法。

半夏(一钱五分) 淡干姜(三分)茯苓(三钱) 土炒白芍(一钱五分) 川雅连(五分) 代赭石(三钱)橘红(一钱)旋复花(一钱五分绢包)枳实(一钱) 炒竹茹(一钱五分)

【二诊】 脉弦稍平,呕吐略减。的属肝阳逆犯胃土。再和中镇逆,苦降辛开。

半夏(一钱五分) 白蒺藜(去刺炒三钱) 代赭石(四钱) 土炒白芍(一钱五分)沉香曲(一钱五分炒)旋复花(二钱包) 淡吴萸(一分五厘) 川雅连(五分同吴萸炒) 炒竹茹(一钱五分)

【三诊】 呕吐虽减,仍未能止。木克胃土,以致清浊混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香附(一钱五分)枳实(一钱) 炒香甜杏仁(三钱)沉香曲(一钱五分炒) 炒竹茹(二钱)橘皮(一钱) 白蒺藜(三钱) 来复丹(八分开水另下)

【四诊】 大便通调,三日未经呕吐。胃中之清浊,渐得分化。药既应手,再守前意。

川雅连(五分) 炙黑草(二分) 广皮(一钱) 淡干姜(四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川桂枝(四分)白茯苓(三钱)枳实(一钱) 炒竹茹(一钱) 来复丹(六分先服)

【五诊】 苦降辛开,分化清浊,胃中之阴阳渐和,呕吐渐定。药既应手,未便更章,但猛剂不宜久投耳。

半夏(一钱五分) 炙黑草(四分) 川雅连(四分)枳实(七分)川桂枝(四分) 白茯苓(三钱)淡干姜(三分)竹茹(一钱水炒)白芍(一钱五分土炒) 来复丹(六分先服)

另拟一方备服。

半夏(一钱五分) 川雅连(四分) 炙甘草(三分)茯苓(三钱)橘皮(一钱) 杭白芍(一钱五分) 淡干姜(四分) 吉林参(另煎冲七分) 焦麦芽(二钱)

右 呕吐大减,涌涎亦定。的是高年五液皆涸,三阳并结也。前方踵进。

沙参川贝母扁豆藕汁 活水芦根石斛天花粉杏仁梨汁

【二诊】 交节又复呕吐。三阳并结,既入重地,不易履夷也。

石斛蒺藜沙参半夏曲 单桃仁扁豆衣 梨汁 藕汁 姜汁韭汁牛乳盐水炒竹茹

右 浮游之火渐平,而食入辄作反逆。此胆胃不主下降,肝阳从而浊升。再降胆胃。

半夏枳实杏仁蒺藜胆星茯苓神 上广皮竹茹山栀(姜汁炒) 陈关蛰 大荸荠

左 中阳不足,阳气不旋。呕吐复作。再辛温以助阳气,而运浊邪。

半夏(三钱)橘皮(一钱) 鲜生姜(二钱打)川桂枝(四分) 淡吴萸(四分)茯苓(四钱) 炒于术(一钱五分) 炒枳实(一钱)竹茹(一钱五分)伏龙肝(八钱煎汤代水)

【二诊】 攻下之后,中阳不复,痰水渐次复聚。间数日仍作呕吐。只宜缓以图之。

于术炭(二钱)茯苓(五钱)竹茹(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橘皮(一钱) 淡吴萸(四分)猪苓(二钱) 盐煨姜(二钱) 来复丹(一钱药汤送下)

左 中脘作痛,甚则呕吐。脉象沉弦。此水饮停聚胃府。当缓以攻之。

二陈去甘草香附延胡索蒺藜高良姜瓦楞子(醋炒)红芽大戟(八分)白蔻仁(一钱三分) 公丁香(一钱) 黑白丑(各一钱五味研末为丸)

右 体丰多湿,湿盛生痰,痰阻胃府,中州窒痹。呕吐痰涎。宜苦辛通降。

川雅连(姜汁炒三分) 制半夏(三钱) 淡干姜(六分) 云茯苓(五钱) 广陈皮(一钱)薤白头(三钱)炒枳实(一钱) 竹二青(一钱生姜汁炒) 上湘军(四分) 公丁香(三分) 黑白丑(各二分)白蔻仁(四分五味研末分二次服)

【二诊】 呕吐不止,中脘板滞。脉象沉弦。还是痰阻胃府,不能通降。再拟苦辛开降,参以芳香化浊。

川朴(一钱) 川雅连(四分) 炒竹茹(一钱)白蔻仁(七分)茯苓(五钱)橘皮(一钱)制半夏(三钱) 淡干姜(五分)生姜汁(一匙) 太乙丹(三分磨冲)

左 胃有停痰,胃阳不展。至暮辄作呕吐。脉象沉弦。恐延反胃之证。

半夏淡吴萸白蔻仁 云茯苓猪苓广陈皮生姜(二钱打) 太乙丹(三分磨冲)伏龙肝(煎代水)

缪(左) 呕吐止而复作。胸中之阳气不克转旋。再进辛温。川桂枝(五分) 制半夏(三钱醋炒)茯苓(七钱)白蔻仁(七分) 公丁香(三分) 广藿香(三钱)淡干姜(五分炒)橘皮(一钱)猪苓(二钱)伏龙肝(一两煎代水)

缪(左) 呕吐时作时止。舌苔薄白,并不浓腻。大便数日方行。脾得阳始运,胃得阴乃和,高年液亏胃阴不足,所以宜通宜降者,转滞而转逆矣。人参须(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 炒香甜杏仁(三钱)白檀香(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白蒺藜(三钱) 竹二青(盐水炒五分) 白蜜(二钱)

右 食入片刻,即吐出酸水,面现青色。询系失恃后悲苦所致。肝火郁极,故作酸也。桑叶丹皮郁金香附山栀(姜汁炒) 左金丸

张(左) 脉证相安。至暮腹满,酸水上涌。营滞不行,土郁湿困。不能急切图功。

半夏蒺藜白术丁香茯苓皮 广皮 淡吴萸 晚蚕砂炒蒌皮 建泽泻禹余粮丸(一钱五分开水先服)

吴(媪) 风阳较平,眩晕大减,而余威未靖,吞酸涌涎,时止而仍时作。再养肝熄肝,参苦辛以制心火,而佐金气以平肝木。阿胶珠 杭白芍黑豆衣池菊茯神炒杞子女贞子潼沙苑 左金丸

李(左) 经云、心为汗肺为涕,脾为涎,肝为泪肾为唾,是为五液。今起居如常,而时吐涎沫,胃纳不旺。显属脾胃两虚,不能约束津液,以丸药缓调。

炙绵 (三两) 炙黑草(五钱) 缩砂仁(四钱) 煨益智(七钱) 广陈皮(七钱) 奎党参(四两)浓杜仲(三两) 炒于术(二两) 炒山药(三两) 炒杞子(三两) 制半夏(一两五钱) 炒淡姜渣(四钱)炒范志曲(一两) 广藿梗(一两五钱)泽泻(一两五钱) 白茯苓(三两) 焦麦芽(二两) 炒扁豆(二两) 炒萸肉(一两五钱)

上药研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三钱。

姚(右) 头痛眩晕,甚则呕吐涎水,腰胁酸楚。脉濡左滑。此肝阳挟痰上冲胃土也。

半夏天麻甘菊蒺藜丹皮 钩钩 广皮 炒枣仁茯苓石决明水炒竹茹

虞(右) 头痛较退,而呕吐之后,涎沫上涌,长沙所谓肝病吐涎沫者是也。风翔浪涌,都缘肝阳上升,胃土被克,致胃中不能约束津液。再和肝胃。

石斛杞子 代赭石蒺藜半夏茯苓钩钩桑叶丹皮 盐水炒竹茹涎清因肝阳者用代赭,与胃寒涌涎者异。若肝气呕吐,又必痛也。(清儒附志)

某 口吐涎沫,胃气虚不能约束津液也。吐沫而仍口渴,胃阴虚而求救于水也。舌萎苔黄,胃气不治而虚浊反行攒聚也。气阴益亏,又复夹浊,用药顾此失彼,且恐动辄得咎,惟仲景大半夏汤取人参以补胃气,白蜜以和胃阴,半夏以通胃阳,试进之以觇动静。人参(一钱) 白蜜(五钱)半夏(三钱)

廉(左) 呕吐数日,至昨忽然偏右胀满,上则中脘,下则少腹,尽行板硬,一时之间,气从上逆。幸未几即平。然食入仍呕,并吐出蛔虫,口渴频饮。舌苔糙白,脉象虚弦。肝木横逆之余,胃土有升无降,阳明之液暗亏。恐呃忒致厥。

川连(五分) 炒乌梅(五分) 炒川椒(二分) 金石斛(五钱) 金铃子(一钱五分) 吴萸(二分)杭白芍(二钱酒炒) 制半夏(三钱) 白蒺藜(三钱) 红石榴子(百粒)枇杷叶(二片去毛) 鲜竹茹(盐水炒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