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张聿青医案>中风

《张聿青医案》中风·

(附类中)

黎(左) 气虚多湿之体,加以劳顿掣动阳气,致阳气挟痰上升,清旷之区,灵明之府,悉为浊所弥漫,以致神情呆顿,迷沉多睡,右手足营运不利,口眼 斜。脉弦而滑,苔白质腻。此由肝气挟痰,阻于心脾之络为类中之症刻在鸱张之际,恐阳气复上而不语神昏,痰从内闭姑先开窍涤痰,以备商进。

半夏(二钱)枳实(一钱五分) 广橘红(一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菖蒲(七分) 赤白苓(各二钱) 炒远志(五分) 白僵蚕(炒打二钱) 白蒺藜(三钱炒) 制南星(七分)人参再造丸(一丸先化服)

【二诊】 神情略为灵爽,沉迷多寐之象,亦觉稍退,脉象柔和,未始不为起色。但右手足不能运用自如,口眼 斜,舌强言蹇,不饥不纳,时见嗳噫,似呃非呃。右关脉沉滑有力,舌苔白腻,中心焦黄。浊痰之弥漫,心窍之闭阻,固得稍开,而火风鼓旋之势,尚在炽盛。总期药能续效,风火庶可敉平耳。方草商之。

半夏(一钱五分) 栝蒌仁(六钱打)远志肉(甘草汤炒七分)枳实(一钱五分) 制南星(七分) 甜广皮(一钱) 风化霜(冲一钱五分)九节菖蒲(七分)郁金(用明矾三分化水磨冲七分)人参再造丸(一丸)

【三诊】 昨云火风尚在炽盛之时。今面色带红,时欲起坐,即痰郁化火,火从内扰之象。正虚火风互煽,此际大有出入。再当清化痰火,以制其势。

羚羊片(一钱五分)天竺黄(三钱)枳实(一钱)茯苓(四钱) 九节菖(五分) 粉丹皮(一钱五分)广郁金(一钱五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广橘红(一钱) 白僵蚕(一钱五分)竹沥(一两滴入姜汁少许)

【四诊】 昨卧甚安,起坐不宁之状已定,面色红赤较退,火象得以渐平。惟右半不遂,神呆不慧。其清旷之地,为痰湿弥漫,窍络被阻,神机不运。不能一时开豁,惟徐以图之而已。

半夏(三钱)茯苓神(四钱)天竺黄(三钱) 白僵蚕(炒打三钱)橘红(一钱)远志肉(甘草汤炒五分) 陈胆星(七分) 白蒺藜(去刺炒三钱)九节菖蒲(六分)枳实(一钱二分)竹沥(八钱滴入姜汁少许) 杜合苏合丸(一丸两次化服)

【五诊】 神情渐清,稍能言语病势大为转机。然寐不甚长,心中稍觉躁热。还是痰郁化火内扰之象,未能欲速图功。

半夏竹茹远志茯神天竺黄枳实胆星栝蒌仁橘红菖蒲礞石滚痰丸(三钱先服)

【六诊】 大便畅行,神情较爽,言语亦清,寐亦安稳。药既应手,再以退为进。

胆星九节菖蒲橘红竹茹茯苓蒺藜半夏枳实广郁金远志天麻白金丸(四分先服)

【七诊】 脉症相安,病势逐日减退,幸矣幸矣。但饮食起居,急宜加意谨慎。若稍有感触而至复中,则非才疏者所敢许治。胆星远志广橘红半夏天竺黄枳实九节菖蒲广郁金竹茹(姜汁炒) 雪羹汤(煎汤代水)

【八诊】 咳嗽大减,新感之邪渐解。言语亦渐能如旧,右手稍觉有力。治此者已觉应手,患此者未能满意,所以李士材云、外邪已解,内邪已除而言语蹇涩,半身不遂,未能即愈,宜久服六君兼补气养阴之品,使气旺血盛,气行而血灌注经络,经络既充,则举动自若矣。第体丰者多湿多痰,所以治痰在先。今湿痰渐化,则以养血补气之品,收效于后,拟方商正。

参须当归党参茯苓半夏白术白芍炙绵 广橘红桑枝(酒炒)竹沥(滴入姜汁少许)

冯(右)肝风挟痰,中于府络,骤然手足偏左不遂,口眼歪斜,言蹇舌强。若以中络而论,尚无关于大局。

但心中烦懊,烙热如燎,时索凉物,有时迷睡,神识时清时昧,呃忒频频。脉弦大而数,舌苔白腻。府络既阻,而痰火风复从内扰,神灵之府,为之摇撼,所以懊 莫名。痰在胸中,与吸入之气相激,所以频频呃忒,饮食不得下咽。若再复中心络,必至神昏不语,诚极险又极可虞之际也。勉拟清镇护神,以御其痰火风之直入,再参降胃化痰熄肝,即请商酌行之。

半夏(一钱五分)天竺黄(三钱)旋复花(绢包二钱) 九节菖(五分) 陈胆星(一钱) 代赭石(四钱)煨天麻(一钱五分)茯苓神(各二钱)竹茹(水炒二钱) 净双钩(二钱) 濂珠(三分) 西黄(四厘二味研末梨汁先调服)

【二诊】 神迷转清。烦懊较定,痰得咯吐而出,未始非松动之象。然心胸之热,虽减于前而犹团聚不化,时带呃忒。脉形弦滑,舌苔浓浊。眩晕不能转侧。火风挟痰上旋,犹恐发痉发厥。再泄木火以清痰热。

川雅连(吴萸一分煎汁炒四分)白芍(酒炒二钱) 制半夏(一钱) 代赭石(三钱)黄芩(酒炒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 炙柿蒂(三个) 煨天麻(一钱五分)旋复花(绢包一钱五分) 鲜竹茹(二钱)生姜(打汁三滴)

【三诊】 心中热炽,日见轻松,舌强短缩,已能伸出牙关,略能进食,身体转动,略为轻便呃忒亦减,种种转机之象。泄热凉肝化痰,固属一定之理。但头昏眩晕,略一转侧,辄昏昏欲厥。脉形弦大。肝火风鸱张不熄,恐阴分劫烁,而舌起糜腐。

羚羊片(先煎二钱) 元参(三钱)黑豆衣(三钱) 栝蒌皮(三钱)石决明(五钱) 池菊(二钱)鲜生地(洗打六钱) 鲜竹茹(一钱五分) 陈关蛰(一两洗淡) 大荸荠(三枚拍碎二味煎汤代水)

【四诊】 昨诊痰火风劫阴,恐舌起糜腐,实症变成虚症。今诊脉弦大渐转细弱,舌胎果起白腐,上 两腮,均布糜点呃忒虽止,而多言妄笑五志之火,尽从上亢,而真水欲竭,不能相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恐药力不足抵制。勉拟救阴泄热,清护神明。阿胶珠(蛤粉炒松三钱) 细生地(四钱)川贝母(二钱)西洋参(一钱) 生牡蛎(打先煎五钱)大麦冬(去心三钱) 东白芍(酒炒一钱五分) 朱茯神(三钱) 濂珠粉(四分分两次服)

【五诊】 糜腐较化,多言妄笑稍定,略思纳谷而食入中脘作痛。脉细弦转大。阴分稍复,而火风鸱张之下,风木干土。再育阴化痰,兼平肝木。

石斛(四钱)半夏曲(一钱五分盐水炒) 白蒺藜(去刺炒三钱) 钩钩(三钱)女贞子(三钱) 大天冬(三钱)川贝母(二钱)石决明(先煎五钱) 左金丸(包煎七分)橄榄膏(三钱冲) 濂珠粉(三分先服)

【六诊】 导心胃之热下行,口糜大退,然犹未尽化,口舌作痛。每交阴分,辄心胸烦懊,无非阴亏火旺,火挟痰湿上蒸胃口。得食则呃,亦食入与胃中之火相激耳。小溲热痛,不能即出,大便七日不行。再导热下行。

大生地(二钱)甘草梢(六分) 川石斛(三钱) 煨蛤粉(三钱) 青竹叶(二十片) 细木通(一钱)白茯苓(三钱) 鲜竹茹(一钱五分) 凉膈散(包煎四钱)

【七诊】 糜腐已退,口舌作痛亦减。胃口熏蒸之火,得以渐平,殊出望外。但肝气甚旺,中脘不舒,甚至有形攻突,气冲作呃,大便不行。再拟平肝调气。

金铃子(一钱五分)白芍(土炒一钱)刀豆子(磨三分冲服) 左金丸(包煎七分) 炒枳壳(一钱) 干橘叶(一钱) 煨天麻(一钱)竹茹(一钱) 炙柿蒂(三枚)

【八诊】 糜腐既退,未经复起,舌红色亦渐转淡,痛亦渐轻,眩晕多言妄笑舌强发厥诸忌款,次第而退。

岂人力所能致,此天相之也。但胸中气机未宣,吸入之气,与冲气相激,时犹作呃。胃气不降,则腐气不行,大便不解。调气降胃,冀谷食渐增,府气渐通,庶可徐图恢复耳。川楝子(一钱五分) 干橘叶(一钱)旋复花(绢包一钱)刀豆子(五分磨分二次冲) 蒌仁炭(五钱) 甜杏仁(三钱)延胡索(一钱)赭石(四钱) 炒枳壳(一钱)车前子(一钱五分) 鲜竹茹(一钱) 炙柿蒂(三枚)

【九诊】 中脘渐舒,诸恙亦日见起色。然至暮辄作呛咳,还是肝气逆而犯肺。大便未行。拟清金平木法。川贝母(二钱) 光杏仁(三钱)茯苓神(各二钱) 鲜竹茹(一钱五分) 蛤黛散(绢包三钱) 栝蒌皮(四钱) 广郁金(一钱)夜交藤(四钱) 干橘叶(一钱) 金铃子(一钱五分) 干枇杷叶(去毛三片) 更衣丸(先服一钱五分)

【十诊】 得食则呃。是胃火与食相激。用黄连温胆汤法。

川连(酒炒三分) 法半夏(一钱五分)竹茹(盐水炒一钱五分)柿蒂(三枚)橘皮(盐水炒一钱)枳实(八分) 白茯苓(三钱)枇杷叶(去毛两片淡姜汁炒)

【十一诊】 胃纳稍起呃逆亦减。前法参以镇逆。

川雅连(吴萸汤炒三分)枳实(七分) 鲜竹茹(一钱五分) 海风藤(三钱)赭石(三钱)橘皮(盐水炒一钱)云茯苓(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桑寄生(酒炒三钱) 木防己(一钱五分) 白僵蚕(炒打一钱五分)

【十二诊】 平素偶服参苓,辄胃纳加增,神情振卓,其阳明中气之虚,未病先露。此次病发,忽然眩晕,左肢不遂,病发于左,口歪于右,一时神识昏乱,多言妄笑,不时目窜发厥,呃逆频频,显系火风挟痰上旋,乘阳明脉络之虚,抵隙而入,首方言中于府络者,即阳明大府之络也。叠进降火消痰熄热,火之内扰者渐平,风之上旋者自熄,眩晕由此而定,神情由此而清,发厥亦由此而止。岂知痰热甫平,而虚火挟湿上腾壅于胃口,以致通口糜腐,危险之境,较前更甚。遂导热下行,兼用外治,糜腐次第而退,脉弦滑得以渐柔,饮食渐次而进。惟左手足不能举动,不知痛痒。吾人左半属血,右半属气。左半之血,还行于右是为气中之血。右半之气还行于左,是为血中之气。今风火郁阻络中,左血虽得右行,而右气不能左入,则偏左半身有血无气,所以望之如常,抚之无异,欲举而动之,则无气以运也。无气以运,欲动得乎。其祛风舒筋活络之品,似为必用之药。殊不知风不自生,血不行然后生风也。筋络不自病,有所以阻之者,然后筋不舒而络不宣。则是病在经络,而病之本实在阳明之络空,火风阻之。经云、治病必求其本拟通补阳明化痰清络。

参须(另煎冲七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 羚羊片(先煎一钱) 白僵蚕(一钱五分)生于术(一钱)薄橘红(一钱) 煨天麻(一钱) 生熟草(各二分)竹沥(七钱) 姜汁(三滴)

【十三诊】 类中大势已定,而偏左不遂,肩胛作痛。此由肝火风挟痰入络,直者为经,横者为络,邪既入络易入难出,势不能脱然无累。病重之时,早经谈及。然既庆得陇,自宜望蜀。拟甘凉益胃,宣络化痰。

参须(六分) 生甘草(三分) 煨天麻(一钱五分)茯苓神(各二钱) 生蒺藜(三钱)大麦冬(三钱去心) 制半夏(一钱五分) 陈胆星(七分)黑豆衣(三钱) 晚蚕砂(三钱)女贞子(三钱)竹沥(一两) 丹皮(二钱)

徐(左) 体丰于外,气弱于内。气弱则饮食酿痰,阻于心脾之络,风阳挟痰,乘势内煽,遂致舌强难言,右手足营运不利,神呆悲感,不能自主,喜笑无常。苔胖质腻,脉左弦右滑,而不分明。痰得风而愈炽,风挟痰而益旺,类中之渐势恐复中变生不测。姑拟补气之不足泻痰之有余,佐以熄风宣络冀神清为幸。

参须半夏远志郁金九节菖蒲天麻(煨)天竺黄制南星橘红僵蚕(炒打) 净双钩苏合香

陈(右) 年近古稀气血亏损,虚风暗动,心胸牵及咽喉热辣,环口作麻四肢运用不便。脉象虚弦舌光无苔。为类中根源。惟有培养气血,作保守之计。阿胶珠(二钱) 归身(二钱) 炒杞子(三钱)黑豆衣(三钱)天麻(一钱煨) 大生地(四钱)白芍(炒一钱五分)大麦冬(三钱)女贞子(酒蒸三钱)

朱(右) 先自肝阳犯胃,呕吐不止,继则神昏发厥,左手足弛纵不仁,右手引动不止,目开手撒遗溺,舌伸不收。脉象虚弦。此由呕吐太过。阳明胃液耗残,遂致肝风乘阳明脉络之虚,猝然中络,胃脉通心,神机因而不运。类中之症,虚多实少。勉用救阴熄风,以尽人力。

大生地(四钱)大麦冬(去心二钱) 川石斛(四钱) 蛤粉(三钱) 丹皮(二钱) 大天冬(二钱)大玄参(三钱)川贝母(二钱)阿胶珠(二钱) 梨汁(一两)珍珠(三分)金箔(三张二味另研调服)

转方用鲜地鲜斛天麦冬元参萝卜青果梨等汁。

某 偏右不遂,舌强言謇。脉象弦滑少力。此气虚挟痰化风中络。党参炒于术 广橘红当归菊花天麻半夏白芍茯苓竹沥姜汁

左 左半不遂,舌强言蹇。肝风挟痰类中心脾之络也。

秦艽远志僵蚕橘红防风石菖蒲天麻川芎独活半夏人参再造丸(一丸)

某 类中大势虽定,而两足仍难步履,头晕偏左。气虚挟痰,蕴于阳明。防其反复。

半夏野于术枳壳蒺藜秦艽独活党参(元米炒)天麻桑寄生杜仲牛膝广橘红

王(左) 四肢不遂言语謇涩。脉濡而滑。此气虚而湿痰入络。类中之症,难望近功。

党参(三钱) 九节菖(五分) 制半夏(三钱)远志肉(五分) 广藿香(三钱)苍术麻油炒黄一钱五分) 广橘红(一钱) 川萆 (二钱) 薏仁(四钱生) 炒于术(二钱)人参再造丸(一粒)

【二诊】 中湿之后,络隧未和。温通和络泄湿,脉症相安,守效方出入再进。

半夏枳壳独活泽泻桑枝(酒炒)橘红杏仁防己薏仁桂枝蒌皮(炒)

何(左) 痰湿素盛,于五日前陡然口眼 斜,左手指伸屈不利。左关脉弦,右关脉滑。此痰湿阻于阳明之络,类中之先声也。急宜戒饮,以酒性上升而热故也。

制南星 白僵蚕天麻广皮桑寄生防己秦艽独活指迷茯苓

复诊稍好,改用人参再造丸。

【二诊】 脉症相安,然手仍带肿,经谓湿胜则肿。究之诸病之作,皆风火之所为也。

炙绵威灵仙防风桂枝制南星 野于术 羚羊片 左秦艽汉木防己生薏米 木猪苓泽泻桑枝

尹(左) 语言謇涩。脉象左弦,右关带滑。此惊痰入络,机窍被阻,中厥之先声也。

半夏枳实橘红郁金僵蚕天麻茯苓远志菖蒲竹沥姜汁

陈(左) 遗浊之后,湿袭经络,以致四肢牵强,胸次不舒。久则为风痱之类。秦艽桑寄生防风川萆 汉防己独活生薏仁当归僵蚕丝瓜

陈(右) 高年精血亏损,肝风鸱张头晕心中震痉。脉细弦尺涩。为类中之渐,图治非易。

大生地 苁蓉 归身菊花木瓜黑豆衣杞子白芍杜仲【二诊】 右足弛强不仁,头晕心中震痉,神烦不寐。舌色润而自觉干燥无津。良由精血亏耗,厥少二阴之火上炎。前法参以育阴降火。阿胶珠(三钱) 川雅连(鸡子黄拌炒三分)龙齿(三钱) 甘杞子(三钱) 浓杜仲(三钱)大生地(四钱) 炒枣仁(三钱) 干苁蓉(二钱) 朱茯神(三钱) 炒萸肉(一钱五分)

左 脉象弦滑。左臂作麻。此湿痰过盛,营卫之气,为之阻蔽,有痱中之虞。桂枝枳实羌活茯苓僵蚕防风制南星天麻广橘红半夏二妙丸

某 眩晕耳鸣,四肢麻木。脉形弦滑。此胃有湿痰,胆木不降,有类中之虞。

半夏枳实天麻竹茹秦艽净双钩 陈胆星石决明广橘红山栀 磁朱丸(一钱五分)

左 左半主血。然血中无气,则血不流。今左臂作麻。脉形弦滑。无非痰湿阻遏,荣卫不宣。仿石顽法。苍术(八分)黄柏(姜汁炒一钱)羌活(一钱)天麻(一钱五分)当归(酒炒二钱)桑寄生(酒炒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白僵蚕(二钱)橘皮(一钱) 左秦艽(一钱五分)桂枝(五分)

过(右) 右臂不能举动。高年血虚,风阳入络,为痱中之根。秦艽(一钱五分)当归(酒炒二钱)桑寄生(三钱)天麻(一钱五分)独活(一钱) 白僵蚕(一钱五分)白芍(酒炒一钱) 木防己(一钱五分)桂枝(四分)丝瓜络(三钱炒)大活络丹(一丸)

左 外疡之后,风与湿合,流入络隧。以致遍体烦疼,手足软弱,恐成类中。秦艽苍术黄柏半夏丝瓜独活桂枝生薏仁 萆桑枝(酒炒) 汉木防己【二诊】 两次得汗,湿郁稍宣,遍体烦疼大退。药既应手,无容更张。

于术(一钱五分)陈皮(一钱五分)泽泻(一钱五分)络石藤(三钱炒)杜仲(二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茯苓(四钱)秦艽(一钱五分) 炙绵 (二钱) 焦苍术(二钱研末米饮作丸药汁送下)

【三诊】 投剂之后,脉症相安。然四肢酸软,筋惕少寐。良由痰湿阻络,甲木之气,不能下降。前法出入再进。桂枝(五分)秦艽(一钱五分)独活(一钱)桑寄生(酒炒三钱) 木防己(一钱)茯苓(三钱)制半夏(一钱五分) 萆 (二钱)枳实(一钱) 生薏仁(四钱) 白蒺藜(三钱)木瓜(一钱) 鲜竹茹(一钱)

某 浮游之火渐平,而食入辄作反逆。此胆胃不主下降,肝阳从此独升。再降胆胃。

半夏枳实甜广皮杏仁蒺藜茯苓茯神黑山栀 陈胆星竹茹生姜汁(二滴) 陈关蛰 大荸荠(二味煎汤代水)

右 脉濡滑,左关微弦。面色浮黄,四肢酸软,心悸少寐。此由中气不足,湿土生痰,郁阻络隧,为痱中之根。

野于术(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泽泻(一钱五分)络石藤(三钱炒) 焦苍术(一钱研末米饮为丸烘干药汁送下) 制半夏(一钱五分)茯苓(四钱)秦艽(一钱五分) 浓杜仲(三钱) 炙绵 (二钱)

某 舌强,右半不用。气虚挟痰,治无近功也。

半夏橘红菊花石菖蒲远志肉 白僵蚕秦艽天麻竹油 再造丸(开水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