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肘后备急方》。即黑大豆,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小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即齿壅。详该条。
【生卒】:十世纪【介绍】:五代时医生。兰陵(今山东峄县)人。为查阅本草方便,取本草药名第一字,定“平上去入”四声,编《四声本草》5卷,已佚。
病名。出《外科理例》卷三。又名肾囊痈。多因肝肾二经湿热下注,或外湿浸内蕴酿成毒而致。证见恶寒发热,口干喜凉饮,小便赤涩,阴囊红肿热痛。因其睾丸不肿大,故可与子痈鉴别。初起宜清利湿热,服清肝利湿汤;已成
病名。指痢疾之因劳累过度所致者。见《症因脉治·痢疾论》。多因生活无节,劳力过度,或饥饱不匀,负重远行,营伤卫损,血渗大肠所致。其症痢下纯血,或腰痰背楚,胁肋作痛,四肢倦怠,嗜睡减食。节劳稍缓,劳重即发
腰痛之一。又称痰注腰痛。见《丹溪心法·腰痛》。详痰注腰痛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土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何世仁条。
《广西中草药》。为火秧竻之别名,详该条。